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專訪方丈釋永信▪P2

  ..續本文上一頁學習中醫。至今藥局還難以爲少林寺帶來實際收入。

  采訪:

   子墨:少林寺成立了一個少林實業公司,做這個公司的想法是怎麼産生的?

   釋永信:我們在90年代中期 發現國內國外有很多人在用少林寺的名稱去注冊,注冊成商標,然後生産成商品,有些直接去用于做服務,我們感覺這確實對少林寺來說,是一個很致命的一個事情,因爲商標誰搶注了就是誰的,這個千年的少林寺,要不把名稱保護好的話,若幹年以後少林寺什麼東西都有了,各種産品,各種服務都用,大家記得的少林寺就不叫寺院了,就會是其他的東西,所以我們開始做成注冊商標。注冊商標,你寺院還沒有資格注冊商標,我們只好用公司來注冊,公司,其他的公司還不行,只能用實業公司才能跨領域注冊,所以我們就注冊一個實業公司,首先在國內注冊商標,然後到世界各地去注冊,現在實業公司就是少林寺商標知識産權的一個保護公司,沒做生意,到現在還沒做生意

   子墨:以後會嗎?

   釋永信:以後,我們要做的話,我們不會用實業公司來做,說不定用其他的公司的名稱來做生意,現在還沒考慮過

   子墨:那少林實業公司和少林寺本身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呢?財務體系怎麼來處理?

   釋永信:少林實業公司財務由少林寺完全供給,每年要花一些錢,要專門請幾個人來做這個事情,它自己沒有任何效益,它跟少林寺是一回事,因爲中國宗教活動場所,它不具備法人資格,也只有實業公司法律上相對完整,也比較完善,所以公司名義做事比較方便,比較容易

   子墨:很多人就無法想象,公司和寺院怎麼就能夠聯系在一起

  釋永信:這是國家製度造成的,這我也不好多說

  解說:

   有了法人的身份,釋永信參與很多活動就更加遊刃有余。在禅宗方面,他參與的一件大事是在嵩山峽谷開辦了一個每晚上演的“禅宗少林音樂大典”。當地一家旅遊公司一期投資一億多元,少林寺武僧團、樂僧團悉數上陣。有人質疑這投資巨大的聲光盛會實現的是利益集團的商業價值還是禅宗的藝術價值?

  采訪:

   子墨:您認爲少林寺它的發展模式是一種很商業化的發展模式嗎?

   釋永信:應該沒有啥瓜葛吧,因爲這個傳統的這個宗教管理呢,延續了很多年了,它跟部隊一樣(嚴格),它延續了很多年了,它是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管理模式,跟商業上有區別

   子墨:但是大家都會覺得少林寺和其他的寺廟不太一樣,它的商業化傾向特別地明顯,而且在新浪網上曾經做過一個民意調查,據說75%的網友都認爲,不贊成少林寺它商業化的傾向

  釋永信:那都不太清楚了,因爲我們少林寺文化産業這一塊,我們也有人專門在做,比如少林寺有個文化傳播公司,這批人呢,是我們請的社會上的一些職業經理人,他們同時也是少林寺皈依弟子,這些東西相對比較商業一些

   子墨:你不反對這樣相對商業一些的東西?

   釋永信:因爲它社會上有需求,有需求我們不做的話,就會有假冒,有的讓他們去假冒,去歪曲的話,還不如我們直接做了,這也是社會一種需要,也是被逼出來的。

   子墨:但是這和普通的民衆所理解的寺廟、佛教有些不太一樣

   釋永信:這個我們跟寺廟,跟佛教區別開了,我們這邊是兩個團隊,僧人僧團,純宗教的,這是一個團隊,不沾惹市場上這一套東西,我們另外一個團隊,就是要做市場的一種需求,市場上有需求,我們要不能去滿足它,就會有人去假冒它,假冒它的話,惹出來事了,還是我們的名聲,還是我們的事,還不如我們直接去做呢。

   子墨:那另外這個市場經營團隊,在進行決策的時候,會征求您的意見嗎?

   釋永信:大的事情我們知道一些,一般的平時的工作,我們都不太管它。

   子墨:那這部分做市場經營的人,他們賺來了錢,和少林寺之間是什麼關系?

   釋永信:還沒有收入,一旦有收入的話,會反饋給我們。

   子墨:那現在這個團隊,經營所用的資金是從哪裏來呢?

   釋永信:資金的話,我支持了一些

  解說:

   在登封城,隨處可以見到“少林”的字樣。這個旅遊城市的發展與少林寺的發展息息相關,以“少林”爲生的人更是不在少數,單是武校就有70多家。在少林寺我們也看到很多這樣打扮的武校學生,甚至有人自稱少林寺武僧,很能迷惑一些遊客。雖然成立了公司、注冊了商標,在保護知識産權上,釋永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采訪:

   子墨:現在少林寺的生存模式是什麼?

   釋永信:生存模式 我們現在少林寺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靠門票收入

   子墨:門票和香火每年大概達到什麼規模,這能透露嗎?

   釋永信:這個具體也不好透露,不是很多,不是很多,只是能維持。

   子墨:政府會有撥款嗎?

   釋永信:我希望他撥款,不過現在還沒撥到

   子墨:此外還有其他的經濟收入來源嗎?

   釋永信:其他收入都不大,我們主要是靠一些香火錢,和門票的收入,有些捐款呢,捐的善款有一些,不是很大數量。

   子墨:那少林武生團的表演呢,能占據多少

   釋永信:武僧表演在幾年前不錯,在海外表演每場收入都很高,近幾年我們幾乎都不做了,因爲假的太多,在海外常年會有幾個假的團同時表演,國內也有些武校出資組團,包括一些農民也在組團到處表演,所以演藝這塊我們幾乎都不做了。

   子墨:怎麼去面對那些假的武僧表演團呢?

   釋永信:沒辦法,因爲這塊幾乎都是農民都是學生,你拿他沒啥辦法

  解說:

   今天,這所千年古寺在釋永信的主持下已經翻修一新,在管理部門的要求下,門票價格也從每張30元漲到了100元,寺院每年接待遊客超過百萬,外國人高達四分之一。不過,每銷售一張門票,少林寺只能從中分得30元,而據僧人們講,門票漲價以後香火的收入就少了很多。

  采訪:

   子墨:無論如何香火也好,門票收入也好,還有其他的零零散散的收入,總體我想應該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那少林寺內部怎麼對這筆錢進行監督進行監管?

   釋永信:我們基本上收支兩條線,寺院大大小小收入必須入帳,需要開支的話,都要做出預算,我本人是審批預算,我們寺院的僧團裏面有個執事會,由執事會開會到會議上來審批預算,這個預算批准以後才能進入開支的程序,這樣財務非常嚴謹,也非常嚴,作爲一個單位,一個家庭,只要財務這塊要弄清楚的話,這寺院就會保持它的穩定,保持它的民主。

   子墨:您剛才特別提到了一個詞,寺院的民主,這應該怎麼來理解?00:39:53:00

   釋永信:我們寺院的是一個僧團管理,僧團裏面有一個執事會,執事會呢,就是一般半個月開上一次,也可以有事情隨時都可以開,這個執事會就寺院裏班首住持們,有十多個人,在一塊來商討一些事情。

   子墨:普通的僧人有權進行參與嗎?有權進行否決嗎?

   釋永信:沒有

   子墨:那政府除了通常意義上的審計,還有其他的監督手段嗎?

   釋永信:審計就夠了,審計就夠了,我們重大的開支,我們要向我們主管部門,宗教局去打招呼,然後每年要接受他們的審計。

   子墨:有沒有發現過資金上面的問題

  釋永信:截至現在還沒有

  解說:

  對于少林寺的種種爭議,寺院裏的僧人很難像壓力下的平凡人那樣據理力爭。晨鍾暮鼓、誦經、過堂、練武,在寺門開啓之前,這裏寺院生活和其他的佛寺並無二致。釋永信說,少林寺僧人每天的生活費只有五元錢,他在寺院也不例外。

  PART4少林寺的其他

  解說:

   在媒體的渲染中,少林寺被認爲是個紅火興旺的富廟,釋永信卻告訴我們經濟上寺院的發展也有不小的困難。而少林寺的經濟狀況在衆多寺院中,還是不錯的。

  采訪:

   子墨:這些年佛教在中國內地的發展,您怎麼評價呢?

   釋永信:表面上看是一時的熱鬧,但實際上還不是很成熟,還需要繼續努力

   子墨:您從哪些迹象看出,它只是一時的熱鬧

   釋永信:我們看到的只是沿海一些寺廟,北方的有遊客的寺廟,或者是城市的寺廟,看著很繁榮,在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寺廟吃飯都成問題,僧人那個生活最基本的來源都沒有,寺廟這個修複,文物的保護更談不上了,經濟非常困難

   子墨:您曾經到訪那些地區嗎?

   釋永信:我經常去,跟這些寺廟我們往來都非常多,我們經常救濟他們

   子墨:和那些寺廟的方丈見面交流,主要都談哪些問題呢?爲什麼他們不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模式?

   釋永信:那不太容易,並不太容易,一些廟它周圍確實也沒有什麼信徒,寺廟呢,有價值的,有文物價值的,有文化價值的寺廟,都被有關部門把持住,這些寺廟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新恢複的,新恢複的規模也不夠,影響力也不夠,這個僧人的素質也不夠,所以寺廟的生存發展確實很艱難。

   子墨:那這些問題在您看來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

   釋永信:我們想這是一個過程,二十年前,叁十年前少林寺可能還不如他們呢,我們相信這都需要一個時間,需要一個過程,將來會很好的。

  

  解說:

  1982年,一部電影讓少林寺名震中華,然而殘破的寺院卻讓慕名而來的人驚訝。如今動辄數百人的海外朝拜團看到的已經是一個嶄新的少林寺。這個繁榮的過程也一直伴隨著世俗的爭論。

  采訪:

   子墨:那這些年,佛教在複興的過程當中,您認爲現在面臨最大的障礙會是什麼?

   釋永信:佛教複興最大的障礙是傳承人的問題,現在僧人隊伍逐漸在縮小,僧才也逐漸在縮小,社會有需求,我們不能給它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我們最大的障礙 有很多出家人,出了家以後就不願意再做事了,這做事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弄不好還引起社會非議,引起爭議,不如一個人待到禅堂裏面,待到一個茅棚裏面去閉關修行,做自己的事情

   子墨:您自己是不是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不做事,靜靜地修禅可能反而沒事,現在做了事引起很多爭議

   釋永信:我們希望是這樣的,能有更多的出家人能關注這個社會,能爲這個社會提供傳統教育,提供傳統的宗教服務,爲這個社會做點更多的貢獻

  解說:

   修繕寺院、培養僧才、捐助孤兒,釋永信公開表示,少林寺需要資金。

  采訪:

   子墨:您不反對資金的利益,也不反對商業的行爲,還在強調少林品牌,那麼禅和錢這個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什麼?

   釋永信:佛教的生存離不開資金,沒有資金的話,也養活不了這一群僧人,現在有300多人,每天的開支也不小,我們希望少林寺能有一個固定收入,能常年能維持這群僧人的生活

   子墨:您公開表示出家人也需要錢,那出家人他的出世入世這當中界限到底應該怎麼來把握?

   釋永信:也有些出家人持不要金錢這種戒,這種出家人他只能在寺廟裏面,他即使出來的話,幾乎都是步行,要出家人都是這樣的話,也不那麼現實。 稍微了解佛教史,了解其他宗教曆史的人都會清楚,這宗教它一直都有大量的財務的來往,比如說敦煌,敦煌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這麼多藏品,這麼多石窟,他有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有些是信徒捐的,大部分是靠寺廟的經營所得的收入,做了那麼多事情,最後成爲文化的寶庫,成爲人類的遺産,稍微了解一些曆史的人都會明白,現在不希望出家人有錢,還想把出家人送到2500年以前的森林裏邊去,這種人也有

   子墨:可是有些人不太理解,就會猜測說,寺廟本身就是免稅的,那有了錢是不是自己都享受了?

   釋永信:因爲寺廟有錢了,大家可以看到,寺廟有一個很好的傳統,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做慈善,用于寺廟的保護,用于僧才的培養,出家人他都以寺爲家,終身獨存,終生素食,他即使有錢的話,幾乎都用到佛教事業上,用于傳統文化上,這個我認爲出家人有錢了,不會去浪費,因爲他們都知道要被因果的。

   子墨:可是原來我們都以爲,出家人都六根清淨,根本就不在乎錢的,是錯誤的理解嗎?

   釋永信:我要沒錢的話,我從北京要到你這做節目的話,至少得走一個月,那可能嗎?

   子墨:我想在少林寺內部,可能反對您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在佛教界呢,大家會不會有爭議?

   釋永信:因爲每個寺院的情況都不一樣,因爲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曆史現狀都不一樣,每個人弘法的方式都會有區別,我這幾年,國內佛教界做得也越來越好了,有很多事情,同樣的事情在別處發生,大家都不會關注,在我這發生的話,大家都非常關注,所以好事也被我擔住了,賴事也被我擔住了,是這麼一個情況。

  同期:

   我們往後面看就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方丈,今天釋永信可能外出,我們沒有機會跟他面談了,釋永信他當時只是初中畢業 後來來到少林寺以後非常勤苦好學 又經過去佛學院的深造 成爲對佛文化特別有研究的人 而且他非常有心。

  PART5

  串場2:

  一部電影讓我們了解了少林寺,而釋永信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興旺的少林寺。一百年來,隨著時代的巨變,中國的佛教應該如何傳承與發展,至少釋永信給出了一個嶄新的答案,而且也是釋永信讓許許多多的中國民衆開始對這個問題關注並且思考。

  

《專訪方丈釋永信》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