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戒

  五戒

  梵語pan~ca s/i^la^ni。指五種製戒。(一)爲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種製戒。即:(一)殺生,(二)偷盜(不與取),(叁)邪淫(非梵行),(四)妄語(虛诳語),(五)飲酒。又作優婆塞五戒、優婆塞戒。在小乘經量部中,受叁歸依即成優婆塞,准許五戒分別受持;說一切有部則須先受叁歸依,後具受五戒,始名優婆塞,故不許五戒分別受持。五戒之中,前四戒屬性戒,于有情之境發得;後一戒屬遮戒,于非情之境發得。又前叁戒防身,第四戒防口,第五戒通防身、口,護前四戒。我國古來以五戒配列于仁、義、禮、智、信五常,複以不殺配東方,不盜配北方,不邪淫配西方,不飲酒配南方,不妄語配中央。[雜阿含經卷叁十叁、增一阿含經卷二十、毗尼母經卷一、大智度論卷十叁、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俱舍論卷十四、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卷二、摩诃止觀卷六之上]

  (二)亦爲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種製戒。即:(一)殺生,(二)偷盜,(叁)邪淫,(四)兩舌、惡口、妄言、绮語,(五)飲酒。然此五戒之中,第四戒總攝口業之惡,蓋由十惡之說轉來者。灌頂經卷一、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四天王經等皆舉此說。

  (叁)爲在家菩薩所受持之五種製戒。即禁絕:(一)奪生命,(二)不與取,(叁)虛妄語,(四)欲邪行,(五)邪見等。大日經卷六受方便學處品、大日經疏卷十八等說之。即于通途之五戒中,除去飲酒戒,另加邪見戒。

  [雜阿含經卷叁十一、增一阿含經卷七、優婆塞戒經卷六、優婆塞五戒相經、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四]

  

✿ 继续阅读 ▪ 大日如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