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反對家庭製度的嗎?
非也,佛之弟子有兩大類別,一則出家佛弟子。二則在家佛弟子。各人因緣成熟,能以出家(梵語pravrajya)身分修則以出家修;各人因緣未成熟則以在家修行即可,是故,佛教是不反對家庭製度的。
在家有在家的製度所限,往往進道的過程,較易被限製、考驗多、累贅多、牽纏多,在家弟子能佛法家庭化是最好不過了,在知見上、思想上、行爲上,都能佛道相應,大衆一心,別無議論,佛化家庭亦可學佛。(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問:佛化家庭要用什麼方法造成呢?(莊慶賢)
答:以身作則,並無他法。不但拜佛念佛,即爲能事,更須以身口意叁業表現,使家人心誠悅服已,而佛化家庭,潛移而成焉。(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問:一個佛化的家庭是怎樣的形態的?並請舉一個實例?(李中心)
答:並無異狀,不過同一信仰,同修佛法,同守佛戒而已。先生雖欲學佛,必須讀經,先明大概,敝社可以揀選入門之書相贈,知其益後,方能談佛化家庭也。(出處同上)
信願堅固的人,臨終沒有人助念,是不是一定能夠往生?
臨終的時候,痛苦昏沈,一念之間,至關緊要,如果內心顛倒,或者外有惡緣,就壞了大事了。請人助念,就可以防止這兩樁事情的發生。但助念團並不是到處都有,所以平時佛化家庭,廣結善緣,就非常重要了。(李炳南原著《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平時念佛到臨終時,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纏,以致不能往生,那麼最後的結果是不是和平常人一樣?
佛化家庭,就沒有這樣的憂慮了。因此,學佛的人修己、化家、風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事,這並不是專爲利他,也正是減少自己的障礙啊!(出處同上)
問:“應該怎麼修,一家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答:這個非常殊勝。依照《無量壽經》的方法去修行,就行了。或者是依照《阿彌陀經》也行。《阿彌陀經》一定要讀批注,我們讀經,經中的道理、修學的方法,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彌陀經》的批注很多,過去印光大師給我們介紹,是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最好。《要解》也有兩種批注,一種是圓瑛法師的《彌陀要解講義》,一種是寶靜法師的《彌陀要解親聞記》,兩種講義都好,都可以參考。(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