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法身如來,與一切諸法圓融無礙,性相不二,器即是金。]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諸法即金器,“如”即黃金,諸法隨緣,而真如不動。諸法即法身。]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非有]<, U>無虛[非空]。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不離自性]。[無實即空,無虛即有。無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虛—— 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悟後皆成妙有)]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人身長大,是報身。],則爲非大身[“非大身”指法身,報身不能執著,執著報身就有大小。],是名大身[非大非小之法身,才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六度法當體即空,遠離我法二執。]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無我無法叫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法眼見到差別相,慧眼見到是我空理。前是菩薩眼。後是二乘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甯爲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生滅無常皆爲非心。“叁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緣無,妄緣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非校量之文,重在說明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有實數可計],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福德無相],如來說得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具足”意爲完全圓滿,指報身。][具足色身此處指報身佛]見不?”“不也,世尊!如來[法身]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法身無不相],即非具足色身[法身無相],是名具足色身[無相不相之中道]。”“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報身亦是因緣生法,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不也,世尊!如來[指法身]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是名諸相具足。”[前面“可以身相見如來否”—— 指應化身。“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否”—— 亦是指應化身。][ “具足色身”是報身,總相。“具足諸相”是別相,是諸相的隨形好。如頭上肉髻,就有無量相,無量好。]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若著法相非真說法。不執著說法相。]”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已生信心非是衆生],非不衆生[仍是凡夫,故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菩薩發心非衆生],是名衆生”。[報身仍是凡夫,名衆生。] [能生信心已非衆生,但果報仍在凡夫,彼非衆生,非不衆生,故曰衆生。衆生者發心是菩薩,故曰非衆生,果報是凡夫,故曰是名衆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果無住,若有法相未空,未得菩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叁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成佛不高,衆生不下,理體平等,人人具有。]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起修之文,故曰“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無相修善,即得菩提。一切善法即六度萬行。]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第六次校量][前面用校量辦法共五次:一、⑻分以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作布施;二、⑾分以沙等恒河沙之恒河沙數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作布施;叁、⒀分以恒河沙數身命作布施;四、⒂分每日叁分以恒河沙數相等的身命布施,如是乃至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五、⒃分佛以因位來比較,他親近過八萬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此分(24分)是第六次校量,只用叁千大千世界裏所有須彌山王的七寶布施。照理本應越比越多,現反而減少,是華嚴所說“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先心難。”開悟後的修行水順風順,功德任運現前。校量在叁十二分還有一次,共七次,這次是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與乃至持誦四句偈作比較。]
“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衆生性空,緣生緣滅,當體即空。]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不執于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觀者,觀想。曾教二乘觀佛叁十二相,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今說離相法。(在《觀經》第八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飛行空中,領四洲,轉輪寶降伏四方。]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六塵不能見佛]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偏空,諸法斷滅。]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不說斷滅相、斷滅見。]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無我”:人無我,法無我。“得成于忍”即證果。生忍:即衆生忍,忍侮辱。法忍:寒熱饑渴。無生法忍,是真知不動的無生忍力。]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