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研究生命終極的目標▪P3

  ..續本文上一頁,成爲我們生命學習當中的一部分,所以余秋雨先生說“緬懷鑒真”。我們看鑒真的像就是國寶,日本國寶。他曾經回到故鄉揚州來,是兩個國家外交的一個結果,國家很慎重的在做這個事,當然只能看到這個模型,但是活著的鑒真,具有鑒真一樣偉大精神的人就是星雲大師,所以要“仰望星雲”,我麼面對聖賢的時候是要有一個仰視的姿態,虛心是學習最基本的條件,謙虛使人進步,當我們面對聖賢的時候,出于禮貌你也要仰視他,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如果懷揣著一個敬仰之心,我們就需要仰視他,不要說星雲大師明天給我們講話,平時他就是不講話,他就是一個肉身的會走的佛,會移動的鑒真大師,他就是一句話沒說,我們也有必要有一顆追星的心態去靠近他,去仰望這位老人,遠遠比看張學友,成龍他們有意義,當然我不是貶低他們,如果要追星的話,還是需要追我們活著的聖賢。

  信衆提問:尊敬的傳喜法師,我現在碰到一些困難,皈依以後發生了一起變化,我原來是比較浮躁的個性,我想看《楞嚴經》但就一直沒下定決心去看,確實是非常非常難,我昨天請教一個朋友,他是修《楞嚴經》修了很久,她說如果有大智慧,根器成熟的人,得放下任何事情六個月,才能把楞嚴咒背下來,我一般是看到前面釋迦牟尼佛開示阿難七個不是的時候,就已經不行了,如果要背楞嚴咒花六個月什麼也不幹,這也不現實,斷斷續續的看,我覺得就很難進入到後面的那個進度上去,特別希望傳喜法師能告訴我有沒有什麼便捷的方式。

  傳喜法師:經書是真理,換句話說,經書是智慧的載體,怎麼樣通過經書把智慧給下載下來,是有具體方法的,我們學很簡單的一些學問的時候,都需要老師,佛經的智慧也是這樣,佛陀在經典裏說“佛法無人說,雖慧亦難了,猶如暗中寶,無燈不能見”。佛典裏有很多寶貝,但是在黑暗中也是看不到,經書裏也有很多寶貝,但是沒有明白經書的人來給你講解,你是不知道去找出這些寶的。所以出家人爲什麼有存在的必要,他就是這個文化傳承的持有者,就像法律出臺了之後,就會有什麼部門負責解釋這條法律,所以出家人一代一代,向上追溯到釋迦牟尼佛,而沒有中斷,你想想看,這個文化現象是多麼龐大,多麼壯觀!看到長城你歎爲觀止的時候,難道你看到出家人沒有比看到長城更壯觀嗎

  

  無論你學什麼經典,都要以叁皈依爲基礎,親近師父,慢慢地從他那裏獲得經典的智慧,這是我們所有學佛的正途,就這一條光明大道。阿彌陀佛!

  信衆:非常感恩大師,感恩在座的各位菩薩大德,我是非常慚愧,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學佛的人,我在生活當中有一個實際的困難,我比較願意親近佛法,但是我家人就不是特別支持我,有時候會說一些對佛法不是很敬的話,我心裏面是蠻不開心的,但是因爲這件事跟別人去辯論,我覺著這又不是佛法的初衷,我不知道對這種現象怎麼辦,不是說不知者不怪麼,他不明白我也不能把他狠狠的說一頓怎樣的,但我心裏又不是很舒服,又都是我很親近的人,這時候我就會想,我沒有這樣的智慧,我該怎麼處理這樣的事情呢?所以今天就想請教下師父。

  傳喜法師:像這種情況,更要把注意力用在怎麼樣獲取佛教的智慧上,佛教的智慧是無形無相的,所以也沒有障礙的,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學佛的形式上,看得見摸得到,你也拿得到,別人也看得到,所以別人就容易引起分歧,對一件事會有不同看法,這種看法對你來說會有傷害的,就像你自己最孝敬你父母,別人卻指責你父母的話,你心裏會很難受的,因爲佛教叁寶對我們人類是有恩的,當我們信佛的時候了解這個情況,那別人因不了解對佛教說叁道四,輕慢,亵渎的時候,我們的心會被刺痛的,所以要理解這個,我們更加要了解佛法的智慧,智慧是沒有障礙的,形式是有障礙的,所以你要趕快突破你自己在學佛上的形式教條主義,你要更加去無形無色的去體味佛法,受用佛法,這時候別人並不知道,就像中國有一位禮學大家梁漱溟,大家一直認爲他是一個國學大師禮學大家,但是他到八九十歲才告訴大家,我實際上是佛教徒,你看一點障礙沒有。我們工作生活當中善巧方便的運用佛教的智慧,反而會讓我們生命事半功倍。如果你執著在一個形象上的話,就會有很多的障礙,但我們又解決不了這些障礙,所以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困惑,希望你這個困惑早一點消失掉。阿彌陀佛。

  信衆:我覺得我回家孝敬公婆。孝敬父母,把這個家搞得和諧一點,我也不說我在學佛或幹嘛,這或許是您的意思,我再說一句,我有時候在家打坐,總是坐到一半腿很麻,我就坐不下去了,今天非常感恩大師,我今天坐在這,從腿麻到剛才我全身都通暢了,這是我今天的一個感受,剛才通暢的時候我給您拜了拜,我看到你看我了,所以我覺得這次對我的開啓是非常大的,感恩大師。

  傳喜法師:不管你對佛教有疑惑,還是不理解,不了解,但我們今天共同的話題是這個,所以我們這麼多人來討論這個共同的話題,講的人,聽的人都在思維這個話題,這個時候的能量場,共振是非常強的,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你在打坐就會幫助你的氣脈運通,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身上有癌細胞,癌細胞就消失了。我們身上的負能量就消失了,正能量就提起來了,坐在這也不知道多長時間了,有沒有覺得身上暖洋洋的,正能量蠻足的現在,可以給我們帶來身心靈的健康。

  查傳倜先生的發言對大家有啓發,他說的我們現在再來回顧一下,雖然我們前面說學這個經學那個經,作爲在家人學這個經固然很重要,但是實踐也很重要,査先生就以身說法,他除了自己做企業,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美食,大家都用美食家來稱呼他,他自己現身說法,告訴大家,“我現在開始吃素了。”作爲一個愛好美食的人來說,放掉那些雞鴨魚肉各種動物的肉,這是不容易的。但實際上這個時代,還敢吃那些動物的肉,也真夠勇敢的,上海黃浦江發現了幾千頭死豬,中央電視臺《事實調查》的一個記者來采訪那些被抓起來的犯人,問他們怎麼回事,他們說,“因爲我們被抓起來了,我們沒抓起來之前這些死豬都是我們收的,他們打電話給我,我給他40塊錢,上門就拉走了,”“那你們怎麼處理這些死豬肉的呢?”“我們把它賣掉給上海人吃了。”請問給上海人吃那我們鎮江人沒吃過嗎?現在到處談雞色變,禽流感橫行的時候,大家既然還敢吃那些肉,有時候想想那精神還真是蠻勇敢的。視死如歸的精神。

  這一點査先生提出的很重要,請問現場的你能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嗎?(能)你會選擇一個健康,衛生,科學的飲食新概念嗎?(能)請問克林頓他女兒結婚辦的是什麼食?(素食)素食轟動全世界。英國女王在皇宮裏召開了一次會議,連續七天用的都是素食。奧巴馬全家都吃素。克林頓全家都吃素。俄羅斯總理梅傑夫也吃素。他們國家好多的部長也吃素。記者問他爲什麼吃素,他說一句話很厲害,吃素是當今世界新型政治家的標志!它除了健康衛生,也代表了人道環保。

  我們地球母親要不要保護?(要)從吃素做起吧!我們熱不熱愛世界和平?(熱愛)從餐桌上做起吧!

  信衆:您好,傳喜法師,我們是剛剛了解,但一直有一個問題,你們都懂佛,你們也在弘法,但對于我們陌生人想進這個門檻該怎麼進入?而且你們懂得人,在談高深的《金剛經》《楞嚴經》,對于我聽了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怎麼樣能知道?你們略懂的人怎麼樣來教我們?或者告訴我們怎麼樣走進佛門?謝謝。

  傳喜法師:大家在座都知道孟母叁遷,環境會影響人的,如果你對佛教感興趣,你就靠近學佛的圈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多聽多聞,自己也看這些書,慢慢地千裏之行始于足下。人是可以自我塑造的,我們佛教說人人平等,就是每個人都有佛性。若你願意實現你佛性的價值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成佛。

  當今21世紀,追求自由追求和平的年代,佛教給我們每一個人有充分的自由,每個人充分發揮自我潛力的一種教育,這種教育不但充滿了科學,也充滿了人性。外國很多政治家,科學家,社會商人紛紛的在學習佛法,記者采訪他們的時候,問你們爲什麼要學佛呢,他說我看當今世界上的偉人,釋迦牟尼佛具足了智慧和慈悲這兩種人性中最美的特質,我被這兩種特質深深地吸引。這是他學佛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們一進來,首先看的《活著》,你可以思考我們每一位怎麼樣活著,怎麼樣賦予自己活著的內涵,雖然我們每個人不能像看到的第二個片子那樣出家,但是我們可以有這種精神,懷揣著這種精神去活著,不是形式上的出家,而是內在的心靈上的,你不擁有但是要向往,敬仰。這種感情也是很美麗的,雖然不懂,但是很向往,敬仰。如果是我身生的父母,對我有恩,我對他孝心,這種孝心會感天動地。如果文化哺育了我,賦予我生命,新的境界,也像母親一樣長養了我,我尊重這種文明這種文化,這種尊重也一樣會感天動地。聖賢傳播著這種文化,具有生命的再造之恩,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它超過給予肉體的父母。我們懷揣著這種對聖賢的敬仰,恭敬,這種生命的情感,也是感天動地的。一開始我講到孝心的叁個層次,正好現在我們也該結束了,這麼多義工明天還有很多事情的。  

  

《佛教研究生命終極的目標》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精進修行成聖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