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不證得佛陀的智慧德相?不能證得。
那我們如果明白了再把他倒過來,再讓心做主,面對的我們身體的這種業報,心不隨業報轉。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不是見如來,現前就會見哦,這樣子憶佛念佛,這樣子的話就超越我們這個業報的身,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個業報身不管是苦報還是樂報,不管是很樂,你很多隨順的順緣,還是苦的逆緣,你都會怎麼樣?你都會逆來順受,你在種種的境界面前,我們就知道有所守、有所持而如如不動,這個就叫修行。
這樣子修行的人,是不是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樣才是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與阿彌陀佛不隔毫厘,只不過是業報不同。那佛是純淨的世界,我們這是業報雜染的世界,果報。但雖然我們享受的雜染的,但是我們心不爲所動,南無佛,還是皈依著佛的狀態。這個才叫南無佛啊!南無阿彌陀佛啊!口念的跟心是相應的,這樣子與佛就相應了。
我們要不要回避開這個錯誤?要回避開錯誤。現在趁我們腦子還清楚,要聽經聞法,要聽明白喽,沒聽明白你比如說現在開車去南京,也沒給你講明白你就開跑了,我們會不會擔心?(衆答:會)我們會擔心的,這家夥沒聽明白就跑了,往哪兒開,他說我好車,我油加的很多,不知開哪兒去了。人方向很重要,這個信很難生,信有沒有正信和邪信?有沒有智信和迷信?那我們要取其正舍其邪,取其智舍其迷,這個就是要聽經聞法,要有一代一代這麼傳。
你說這奇怪了,今天聽了佛法說讀經這麼多年好像是有一點不一樣呢,聽聽好像有道理,但是看看書又不是這樣子的。這代表什麼?經是有真實義的,“佛法無人傳,雖慧亦難了”雖然你這個房間裏很多寶貝,但是沒有燈是看不見的,“猶如暗中寶,無燈不能見”。佛說所有一切法都是我們衆生的自性的德,這個自性本具的德怎麼與佛經相應,怎麼從佛經的明鏡來照,來讓我們發掘出自性的德,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修行的過程叫聞、思、修,戒、定、慧。
了生脫死必先聽經聞法
我們很多人都重視修法,很多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念一個七、叁個七,上次我去有個道場,我在那裏雖然那天人也很多,2000多人聽法,但是邊上念佛堂裏他們還在那裏此起彼伏的念佛。我問他們:爲什麼不來聽法呢?他們說:在打佛七。請問聽經聞法是不是念佛?聽經聞法才是真正的念佛!你要聽明白了,佛就是說一念乃至十念皆得往生。這個念是什麼?這不是口字邊的念,那個就是當下的心。
如果你能明白佛法了,一輩子能領悟個十次,或者九次、八次、七次、六次、五次、四、叁、二、一,你能領悟到一次,往生都有希望。就怕你念了一輩子,你念了10萬、100萬、1000萬,念下來就一念跟阿彌陀佛都沒相幹過,那就糟糕了。你說善根有沒有種下?有種下去。那樣念好不好?也不錯。按照這個修可不可以?也可以。所以這個就是很麻煩你知道嗎?你不能說他念佛不對,他念佛對啊!但是有沒有念到點子上,這要商量商量的。
過去的人哪怕就是覺得開悟了,哪怕師父也給他印可了,不錯你開悟了,但是你天下去走一走,天下見性的人你去走一走看一看,再去參摩參摩,你看領悟得深刻不深刻。那有的人他覺得自己開悟了,講也會講什麼,碰到一位師父一句話隔住了。這句話什麼意思?又住下來住個叁年五年,就是破這個題目。那古代就是這樣,古代修行人就是這樣。
印光大師叫我們“但看諸上座”,要看修行者裏面的模範,他們就是這樣的。印光大師他自己就是這樣的,在法雨寺閉關30多年,後來又到蘇州報國寺閉關了7年,因爲日本人侵略中國,然後才搬到山上,靈岩山又住了4年多,都是靜靜的,靜靜的,還是在閱藏參究。
佛法不是那麼好糊弄過去的,我們有句話說“懵懂真如,寒暄佛性”,不能在這個影子裏面轉轉轉,弄兩個名相就套在裏面不知道啥意思,那就糟糕了,會誤了生死大事,佛法是一點假不能參的,聞、思、修是非常重要的。爲什麼要聞思修?聞思就啓發我們的信心,我們現在很多人都願意做修的角色,認爲我已經在修了,你思還沒思呢,你聞還沒聞呢,誰給你說過了,你明白什麼了你就修啦。但是要不要修?還是要修,這個你看繞來繞去,還是要修。師父說你好好念佛,幹嘛?降伏其心,慢慢把這個粗重的習氣要降服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像我們來果老禅師也是,當初學佛師父就是跟他說:一句阿彌陀佛好好念。他生性很純善,師父說了他就這樣做了,然後念念念念不久就念成晝夜如斯,阿彌陀佛就不散亂了,師父看他這樣了,然後就問他回光返照,再念另一個“念佛是誰?”念佛的人是誰?誰在念佛?來果老禅師又念佛是誰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邊念著阿彌陀佛然後又在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誰在念佛?誰在念佛?
請問那個念佛的念頭是生滅的還是不生不滅的?這個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是生滅的。請問這個生滅的念頭能不能了生脫死?不能啊!這個因是生滅的,果還是生滅的,所以《法華經》裏說:“如是因如是果”。你是生滅的因,自然就是生滅的果,你這個念頭能了生脫死
嗎?是不能的。但是他有的人通一點教理,你這個講的是禅宗,我講的是淨土,你淨土從哪來的?你的果從哪裏來的?
也就是說我們在座的信徒你可以不知道,你可以不懂,但是你的師父必須得懂,你師父要不懂,這就叫“一盲領衆盲”,請問是去極樂世界還是去天堂,還是去哪兒?很清楚的,老祖師講的:“一盲領衆盲,相牽入火坑!”是下地獄,至少是叁惡道去,那是很悲慘的。所以做師父不好做的,不是說我跑出來了,我就來給你們做師父去了,不是這樣子簡單的。
師父必須要懂得,師父懂得大悲大願我攝著,好好,阿彌陀佛念吧,那你建立一種師徒的信心,你有信心還是會慢慢慢慢的,你能夠消多少業消多少業,消不了多少業,果地的佛光會帶你的業,攝你的業,這叫帶業往生,是阿彌陀佛帶你的業!讓我們有福德往生,是這樣的意思,這個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師父也告訴我說:你要學淨土,就要依止淨土的善知識。他就通達阿彌陀佛的。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它也說:我來娑婆攝念佛人同歸淨土。他是來攝我們的,那我們這些因還不能離開果的,果地威德的。這裏面攝我們又講什麼?很重要一個“緣”字,佛緣很重要。
如果在座的你有跟印光大師見過面的,你有拜他做師父的,那你不要緊了,那印光大師所有修的,讀大藏經的,閉關的功德都有你的份,因爲他就是爲有緣衆生修的,你跟他有緣,你沒問題,不用聽我講了,你就對印光大師好好的一心一意的,你修這個阿彌陀佛本尊的時候,你就觀想印光大師是你這個法的傳承,你的師父你只要跟著印光大師走,就沒有問題。
《新年的啓示——鎮江太平庵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