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二課(十一)于善知識作名醫想

  聖者言教 第十二課(十一)于善知識作名醫想

  上師就如同醫術精湛的醫生,不但知道病人得了什麼病,也知道該如何對症下藥。病人若能謹遵醫囑,很快就會痊愈。但病人求醫時若對醫生沒有一點信心,只是因爲旁人的熱心介紹,因此爲了照顧他人的顔面而勉爲其難跟去看病的話,即便拿到了醫生開的藥方也決不會遵照醫生的吩咐去做。醫生讓你一天吃叁次,可能你會自作主張一天吃兩次,或者兩天才吃一次,甚至一次都不吃,這樣能治好病嗎? 永遠不會。

  所以我們時時都在講解,修學佛法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要依止好自己的導師,也就是說,我們所依止的導師,必須是一位具德導師。何爲具德?當這位導師已經從煩惱和墮落中超越,就是具德導師。若導師還有墮落,他怎麼能有加持力呢?而沒有煩惱也沒有墮落的標志在于何處?就在于導師的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已經圓滿。

  我們每次都說,依止導師期間,首先要看這位導師的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圓滿。若導師一張口就是只有自己最殊勝,其余導師都不合格,因此弟子必須遵照他的話去做,如果導師時時講解偏袒之信心,充分說明這位導師可能不是具德上師。因爲真正具德上師的信心是平等的,這是具德導師的標志。從慈悲心的角度而言,除非他所謂抛棄衆生有密意,當然密意我們也不知道,只要他的內心真有抛棄衆生成佛的想法,這位導師就決不是一個具德上師。

  當然,我們不僅可以自己觀察導師是否已具備這些條件,也可以通過公認的高僧大德的授記,去了解這位導師是否是具德上師。如今在漢地,很多穿著喇嘛服裝的僧人,手裏都拿著不大不小的一個簡介,裏面講的全都是他自己的功德,比如他不僅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還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等等。當然,阿彌陀佛可以化身無數去度化衆生,但見到的每一個都是阿彌陀佛的真實化身,恐怕還是有些不現實。所以,在依止導師之前還是要好好觀察,知道具德導師應該具有的功德,因爲我們依止的導師決定了我們以後的修法是否能成辦解脫,這些都非常重要。

  我在漢地時碰到一些號稱自己是導師者,口中說出來的一切真的令人覺得恐懼。我當時想,這位導師會墮落,那是沒得說了,但他說自己下面還有很多弟子,這些弟子在他的引導下,不也會墮落嗎?因爲導師若是一個大偷的話,弟子決定全都是小偷,因爲他們的傳承沒有離開過偷字。導師若有大慈悲心,弟子即便跟不上導師的大慈悲心,但也是有慈悲心者。所以導師有什麼樣的言行,都會影響他的弟子。我們要尋找一位具德上師的原因就在于此上。想把具德上師所有的功德都體現在自己的身心當中,就必須依止一位好的導師,並依教奉行。這一點非常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