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二課(十六)調伏內心而行持安忍度
我們修學佛法,一方面是利益衆生,另一方面也是爲了令自己歡喜,因爲只有我們調伏了內心的煩惱,生起真實的喜悅,才能真正利益衆生。有時看到一些弟子僅僅因爲一點物質需求而心生煩惱,真是覺得不值得。因爲物質條件今天沒有滿足,明天還可以去創造,一旦內心産生煩惱,這條疤痕就會長時間具有,這才是真正的損失。因此,作爲修行者,調伏內心令自心快樂自在,才是我們修學的真正目的。
前段時間,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個英國博士例舉的公案。他以現代科學儀器分別觀察有信仰和沒信仰的兩種人,看他們大腦的快樂細胞孰多孰少。結果發現,有信仰的人比沒有信仰的人更快樂,因爲他的快樂細胞更多。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修行者應該比一般人更快樂。現前我們所修的是一切法之頂點——無上竅訣大圓滿,內心應該更快樂才對。若我們已經聽聞諸多教法,卻仍舊無法調伏自心,導師講法又有什麼意義?我們都會說弟子要依教奉行,也知道依止導師的真正利益就是遵照導師的教言而調伏自己的內心。若僅僅口中懂得這些道理,實際當中卻沒有修持,即便長年呆在高原地方依止導師又有何用?因此,要遵照導師的教言,時時調伏自心。
我相信在知道這些道理以後,在座的每個人都會逐漸改變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時時快樂起來。因爲今生快樂、臨終自在、未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獲得解脫之樂,才是我們修法的真正目標。如果只是期許未來的某一天可以獲得快樂,對眼前的煩惱卻不管不顧,最終是否能獲得快樂,則很難所言,因爲現在不調伏內心,死了以後去哪裏,恐怕誰也不敢保證。所以要時時調伏內心,不計仇恨,不施報複。這裏所謂的“報複”有大與小。若極大者,就是奪去他人的生命;小者,比如聽法期間,坐在你身邊的人壓著你的腿,你逐漸把腿擡起來壓到他的腿上。即便是小小的報複心,也應及時調伏,因爲這些沒有絲毫意義。
再舉個例子。往昔由于交通不便,漢藏之間交流並不多。有次一位漢人去偏遠的藏族朋友家做客,這位藏族朋友非常開心,晚飯時在家盛情款待朋友——在朋友面前放了一盤炭火,上面放了一根骨頭和一把鐵錘,還對他說:“你是遠方的客人,所以今天特別盛情地款待你。”漢人看了以後非常生氣,覺得朋友請他吃根本無法食用的骨頭是在怠慢他,但是又不好意思發作,就婉拒了藏族朋友的這份款待。後來,漢人回請藏族朋友,也按照當時他被款待時的情形,請藏族朋友享用骨頭,並且暗自竊喜,看他怎麼吃。但是這位藏族人卻非常坦然地拿起錘子,撬開骨頭,直接吃起裏面的骨髓來。此時,這位漢人才恍然大悟,並對自己的行徑感到慚愧。
如是講解的原因就是告誡大家,決定不能帶著敵對的心。若內心時時有這種報複的想法,就時時都在煩惱之中,永遠不會開心。作爲修行者,尤其要反觀自心而作調伏。
【披上對治之铠甲而忍受,即聞法之忍辱度。】
當內心生起煩惱時,應該盡可能安忍。若無法安忍,就應思維貪嗔癡煩惱本身的過失而安忍,或者將對境觀想成自己的母親。如果這樣也無法對治,還可以將對境觀想成觀音菩薩,實在做不到就遠離這個環境,總之,內心絕對不能有敵對心。我們現前如是修學是爲了獲得解脫,未來大家會如今天般在西方極樂世界相會,這也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授記。因此現前與自己在一起的人,都是將來相聚于西方極樂世界的眷屬,所以對道友絕不能有敵對心。
這些道理僅僅理解還不夠,必須將其運用到生活當中,這才是真正的法。當然,作爲凡夫,由于煩惱習氣沈重的緣故,有時無意中還會與別人爭吵,這也是很正常的,但要記住,發現自己生起嗔心的第一時間就要提起正念,消盡嗔恨心。以上講解的是聞法以及修法期間的忍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