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二課(十九)觀修無常而精進修法
我們都想精進修法,但卻無法做到想精進就精進。例如大家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高原,不就是爲了精進修法嗎?但實際當中卻無法做到時時精進,因爲懈怠時時纏縛著自己的身心。這時該怎麼辦?就要觀修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等共同外前行。因爲可怕的無常隨時都會降臨到自己身邊,當到達臨終這一時刻,無論現前條件有多好,一切都結束了。
根據高原地方的民族習慣,若有人去世,第一時間就要邀請活佛爲他超度。雖然現前因爲身體不好的原因去得少了,但往昔我也遇到過很多類似的事情。當在空曠的房間內給亡者超度時,看著眼前擺放的這具屍體,內心感受還是非常強烈。我當時想,這個人從小直到現在,一直忙碌于自己所謂的事業,但這一切對今天的他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雖然事業有各種形象,但除佛法之外所忙碌的瑣事,對他此刻而言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即便家裏居住的房屋由他打造,家裏所有的財産是他積累,但現前他已經從人間消失,還有可能再回到這個家去享受這一切福報嗎?絕不可能了。因爲從他死亡的那一刻開始,這個家與他就沒有任何關系了。既然如此,生前如此忙碌又有什麼意義?當然,人活在世上,不吃不喝也是不現實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僅僅爲了這樣的目標而活在世上,真的很不值得。
我們不可能長時間停留在世上,如果總是想著要舒舒服服地走完人生,這和晚期癌症患者的行爲有什麼區別呢?很多人在診斷晚期癌症後,醫生會告訴他,醫院已經無能爲力了,還是回家舒舒服服過幾個月吧。現前很多人不就如同患上癌症般,只想舒舒服服過一陣時間嗎?雖然癌症病人余下的時間不會很長,但誰有把握你所追求的舒適生活比病人長呢?兩者的生活有什麼區別呢?
有些人不信仰佛教,生活的目標也僅僅是爲了吃穿無憂,這樣活在世上有什麼意義?即便你活著的時候嘗過很多美食,穿過很多華麗的衣服,臨終時你真的會心生滿足嗎?不可能,因爲你覺得還是有些不夠。細致想想,誰小時候沒吃過幾頓飽餐,沒穿過幾件漂亮衣服,但現前你真覺得已經滿足了嗎?也許有一瞬間的滿足,但大部分時間還是不滿意。輪回裏我們都有過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就是由于貪得無厭而不得不繼續流轉輪回。因此,再不能耽著輪回稍縱即逝的繁華與舒適,而應時時觀想前行而精進修法。
若不具有前行基礎,精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當早起已經成爲你良好的習慣時,某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感覺有點頭痛,相信有些人就會爲了珍惜身體而放棄這一座修法。但此時若能想到無常,恐怕頭痛就不是什麼病了,因爲漂泊輪回的恐懼才是最大的病。爲了對治這個病痛,可以舍棄一切,即便帶病修行也是一種喜悅。是否能做到這點,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心態。
因此,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這一點要時時銘記心中。如果有時候實在想不到無常,就想想現前漢地由于日常飲食和空氣等多方面不清淨的緣故,身患各種疾病的人非常多。當醫院對你下了病危通知並且告訴你,你的疾病已經無法治療了,你還會想著要睡個好覺、出去旅遊或者做一筆買賣嗎?不,在你即將從人間消失之際,這些事情已經一文不值了,那時你心中最牽挂的就是如何多活一天。
前一段時間我在成都看病,有時候看著面前的花花草草就忍不住想,當心情好的時候,這些都是風景,都能讓我快樂。但如果今天自己患上絕症,面對同樣的場景,還會有一樣的心情嗎?可能再美的風景也無法令我快樂。雖然面前的花草一點沒有改變,但由于內心改變的緣故,外在的一切顯現都改變了。
我們時時觀想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的目的,就是要感受一下當時的狀態,這樣才能真正知道修法的重要性,也才會精進修法。當災難沒有降臨身邊的時候,口中說一下是很容易的,但是感覺絕不會很深刻。就如同很多人知道生老病死是人間的規律,但是當疾病一旦降臨在身上的時候,他卻無法把疾病當做規律。因此,我們還是要設身處地地多觀想無常,面對現實,精進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