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叁課(四)聞思修不可偏墮

  聖者言教 第十叁課(四)聞思修不可偏墮

  現前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聞思廣博,因此結緣、閱讀了很多書本,並常常贊歎哪本書講得非常殊勝等。初入佛門者當然需要學習書本上的殊勝教理,但更重要的是把這些教理納入心相續之中,把自己變成這本經書。若不能將教理納入內心,所理解的一切道理都停留在經書之上,我們的心相續永遠都是庸俗,永遠變不成聖者。

  聞法是前行,但聽聞教言之後,還需要長時間思考,銘記心中,並把所理解的道理納入實修之中。可能有些人會問:“爲什麼亞青寺以實修爲主,而不是以聞思爲主呢?”當然各個聖地有各自修法的方式和特點,有些以聞思爲主,有些以實修爲主。但要記住的是,聞思修叁種智慧決不能偏墮一邊。即便是以聞思爲主的聖地,實修也應該作爲重點;我們亞青寺即便是以實修爲主的聖地,也應該著重于聞思。

  在《大修行者涅莫之問答錄》中,曆代傳承祖師薩迦班智達曰:“智者乃成佛之捷道。”也就是說,初次開始進入佛門者,想迅速成辦解脫必須先要聞思,懂得修行的理趣,否則將因不知如何修行而永遠與庸俗同道。在對聞思有所了解以後,當然實修更爲重要。《寶璧經》曰:“誰若十大阿僧劫,聞法並于衆宣講。倘若刹那作修行,此者福德勝于彼。”倘若一個人在十大阿僧祇劫之中,給他人傳講佛法或自己聞思佛法,功德還不如一刹那的修行。這些教證都在告誡我們實修的重要性。因爲要把我們理解的道理變成自己的功德,必須依靠實修。

  世間也是這樣。即便一個人文憑有多高,在開始實際工作之前,還需要一個實習的過程。就像一個醫生,開始行醫之前,必須在醫學院校學習很多專業醫學知識,然後在醫院實習、輪轉,積累臨床經驗,最後考試合格,才具備行醫資格,並不是書本知識學完就可以當醫生。從某種角度而言,理論和經驗完全是兩種概念。

  如今在座的弟子們平常都在修成熟口訣法。我們在講法過程中時時講解,平常學習的很多理論,無論是小乘、大乘還是密乘,即便對文字的理解多麼精通,在實修時都決不能用文字來打造見解,否則,你的見解永久是伺察意之見解。臨時雖然可能壓製一切煩惱,但要記住的是,壓製煩惱和斷除煩惱完全是兩種概念。壓製只是臨時沒有産生煩惱而已,當因緣和合的時候,煩惱仍舊會呈現。我們修行,是要斷除煩惱,所以在修的過程中應一步一步來。

  總之,無論我們聽聞何種教言,都不要把法停留在文字和經書之中。若做不到將法納入心相續,即便你對教理有多麼精通,你的心相續還是如同往昔般,臨終的時候還是與庸俗同道,帶著滿肚子的痛苦離開這個世界。爲了避免這種過失,我們必須通過聞思修行改變心相續而獲得自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