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叁課(十叁)聞法是行持善法的基礎

  聖者言教 第十叁課(十叁)聞法是行持善法的基礎

  【《犍椎經》亦雲:“爲示宣講正法時,敲鼓擊椎聲遠揚,聽聲即能證菩提,聞法勝彼何須說。”尤其以聽聞通達一切取舍之處。】

  《犍椎經》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聽到講法聚集僧衆時敲鼓擊椎的聲音,就能證得菩提,親聞教法、通達一切取舍之處的功德就更大了。往昔有一位菩薩,住處上面有個鳥窩,裏面有很多小鳥。這些小鳥因聽聞這位高僧大德平常念經的聲音,最終獲得善果。細致觀待,這些小鳥並不是特意到窗邊聽法的,無意中聽到這些經文,就具備這麼大的功德。所以我們平常放生的時候,念誦佛號、心咒、經文,讓這些衆生聽聞法音,播下成佛的種子,意義非常廣大。這些就是聞解脫。

  【《菩薩經藏》雲:“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菩薩經藏》之中說,在有眼睛、有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色相,比如黃色的花,紅色的柱子,藍色的哈達等,各樣景色都能看見。如同這個比喻般,通過聽聞佛法,能知道善法與惡法的區別。

  【《寶性論》雲:“凡作布施得受用,守持戒律獲善趣,慧斷煩惱所知障,此殊勝因即聽聞。”】

  《寶性論》告訴我們,只有布施才能得到受用,只有守持戒律才能獲得善趣,只有智慧才能斷絕煩惱障和所知障,而知道這些道理的殊勝因緣,就是在善知識足下聽聞正法。

  如今很多世間人都說,在從事世間事業期間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這當然是福報太淺薄的原因,所以沒有獲得受用。讓自己得到受用之因,就是布施。當今世上也有很多人,不需要做很大努力就能得到很多福報,當然是宿世做過很多布施等善行,所以今生具備這樣的果報。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曾經說:“以戒爲師。”尤其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曾經也說過:“獲得善趣戒爲本。”若連獲得善趣之基本條件都不具備,解脫談何容易!臨時能受持什麼戒律,可以根據個人的條件福報定奪,但已經受持的戒律必須一一守持爲妙。相信在座的弟子都已受過叁皈依戒,所以時時要觀待自己的內心,看看叁皈依戒的叁所斷、叁所修、叁同分以及阿底峽尊者所傳講的五種支分之戒做得是不是圓滿。若持戒不圓滿,受戒功德雖然不可思議,犯戒的過失也是挺大的。站在大乘的角度當中,大多數弟子已經受過菩薩戒。菩薩戒的根本是不舍棄衆生和不舍棄衆生成佛。細致觀察,平常由于自己嗔恨心沈重的緣故,是否産生過舍棄衆生、舍棄衆生成佛的念?若有,你已經犯了菩薩戒,應多多忏悔,並謹慎調心爲妙。從我們對密法生起信心進入密宗開始,已經受了不少灌頂,求了不少解脫竅訣,那麼無論是在座上座下,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誓言守持得如何?無上竅訣大圓滿依上師叁門而支分的二十七條根本誓言做得有多麼圓滿?這些非常重要,因爲要想獲得善趣、解脫,必須守持戒律。

  智慧能斷煩惱和所知障。智慧可以支分爲聞思修叁種智慧。首先我們在衆多高僧大德前聽聞教理,增長文字般若。然後把文字般若納入心相續之中,思維抉擇而生起定解,獲得觀照般若。最終自己見解圓滿,稱之爲實相般若。所有智慧都是通過聞思修行創造的,能斷除煩惱及所知障。

  以上這些道理都要通過聞法而獲得。若不知道這些道理,即便由于我們本具如來藏的緣故,無意中會行持一些善法,但這些都是非常少的,連獲得善趣都沒有把握,何談解脫?所以想獲得解脫,必須堅持不懈地行持善法,而這種堅持取決于堅定的信心,信心則來源于對教法的深入理解,也就是聞思。所以聞思功德不可思議,要多去聽聞一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