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四)初行者要重視叁殊勝發心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善法的真正標准,若能將這樣的見解運用到行爲當中,無論行持何種善法都會成爲解脫之因。以上我們講解出離心、菩提心等時講過,出離心分爲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只有上士道的出離心,才是成辦解脫之因。修法若不調伏自己的內心,不具備叁殊勝法,僅僅在表面上做出修法的形象,即便所修的法是遠道法相乘、近道金剛乘或捷徑之道無上竅訣大圓滿,終不會成爲成辦解脫之因。因此這一點上,我們需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一系列的教義都要從聽聞而得,所以依止善知識,聽聞衆多教義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僅僅滿足于自己從事了很多善法,但最終煩惱沒有減少,功德沒有增上,恐怕已經完全違背自己初入佛門的清淨心,所做一切對于解脫而言,沒有絲毫之利益。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時時告誡我們,初次修行時趨入修法並不重要,首先要知道該如何修行。若不懂得修行的諸多理趣,無論修學多長時間,所做的一切不但無法成辦解脫,還有可能成爲非法,成爲過失。
有些人由于對這些道理不了解的原因,有時候也會産生一些疑問:“我所依止的導師是一位具德上師,平常所念誦的不是心咒就是經文,除此之外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善法,爲什麼說我做的這些行爲是非法呢?”我們曾經說過一個公案。往昔阿底峽尊者初次進藏時的某天早上,他對侍者洛欽仁青榮波(仲敦巴尊者)說,他早上在光明境界中觀察到一個修無上瑜伽部的弟子,當天早上所修的一切都已變成小乘之法。當時洛欽仁青榮波也如同我們般不理解——這位弟子所依止的導師是阿底峽尊者,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之一,是印度數一數二的高僧大德;這位弟子所依止的修法是無上瑜伽部,是外叁部最高的法,爲什麼這位弟子的修行卻成了小乘見解呢?阿底峽尊者說,這完全取決于修行者自己。也就是說,雖然修行者依止的導師是阿底峽尊者,修學的法是無上瑜伽部,但在修法過程中完全已經失去了真正無上瑜伽部的教義,所以所行一切均變成小乘教法。
從這個公案中就能得知,即便認爲自己的導師多麼殊勝,行持的善法多麼殊勝,一旦不懂得如何修行的時候,一切修法均有可能成爲叁惡趣。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言:“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爲墮入叁惡趣之因。”因此,從初入佛門開始,這一系列道理都需要通達,否則很難在自己的修法中做得圓滿。爲了我們以後的修行均成爲解脫之因,成爲捷徑成佛之因,如上一系列道理都必須要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