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七)時時自省發心才與解脫相應
有些人修行中並未謹慎觀待自己的發心,只要自己感覺還不錯,就沾沾自喜,認爲自己修行有功德。要記住,我們修行不是爲了呈現感覺,因爲很多美妙的感覺僅憑外緣也可以産生。但僅憑感覺可以成辦解脫嗎?
比如我們去風景優美的地方旅行,暫時卸下生活的重擔與事業的壓力,確實可以改變我們的情緒,讓我們的心情稍微快樂一些,但這與解脫有什麼關系呢?類似的顯現在城市中比比皆是。比如很多人會經常光顧衆多娛樂場所,目的就是暫時忘掉一些煩惱,令心情有些許平靜,但我們修行的目的難道就是追求短暫的內心平靜嗎?
當然,由于我們習氣煩惱沈重的緣故,在修學過程中難免會産生一些惡念發心,這對凡夫而言是很正常的。例如一位出家人想在某處修建一個寺院,但並非他有這樣的想法就能當下做得圓滿,還需要具備世間多方面條件。在成辦的過程中,由于條件不成熟,難免會産生各種困難,這都很正常。但對修行人而言,時時反觀自己是否具有惡念發心並及時予以調整非常重要,在座的所有修行者都應該謹慎觀心。若反觀自己在修行過程中,時時都希望自己能依靠修行而圓滿世間一切福報,當具有這種惡念發心時,即便你所行持的善法有多麼深奧,對成辦解脫而言,都沒有絲毫之利益。
現前有些修行人已經修了兩叁年的上師瑜伽、本尊、護法,或者誦經持咒、打坐放生等功德也做了不少,常自疑惑爲什麼自己的心還是沒有很好的改變呢?爲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煩惱呢?按理說,修行幾年,即便沒有明心見性,也應該有一點好的感覺才對,爲什麼連好的感覺都沒有呢?我想,有這樣疑問的人先不講解修法之方便運用得如何,先問問自己,在從事這些善法的時候,發心是什麼?若摻雜于世間瑣事,即便所修的法多麼殊勝,所做的行爲多麼廣大,都不能稱之爲功德。
類似摻雜惡念之發心的現象對凡夫而言也很正常。可能有些人還會想,人要活著,就不能不顧吃穿,否則很難在人間生存。但要記住的是,僅憑這樣的發心而修法,恐怕所得受用也不會圓滿。尤其我們在修行的時候都會說一切皆爲虛幻,既然一切爲虛幻,從事世間法的時候爲什麼就覺得一切真實不虛了呢?所以我們要知道,平常所修的法,無論名字和具體修法如何,實際上都在講解一個道理,就是要斷絕我執和法執。即便當時不能完全斷根,一旦知道這個道理,爲了斷絕我執和法執所行持的一切行爲都稱之爲善。
當然,對于剛開始入門的信衆而言,由于我執太強的緣故,直接講解這些道理,恐怕也難以做到。他甚至會認爲,有這樣現實的想法很必要。這時,我們也可以將這種惡念發心作爲未來多方面條件更加增上的一個空間。但僅憑這一點,想要成辦解脫還是不可得的。所以想要令善根轉變成無量,就要斷除惡念發心,樹立清淨發心。這一點非常重要,要時時謹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