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八)無記並非解脫之見解
第二種需要斷除的發心是無記之發心。比如看見他人在做各種形式的善法,自己覺得非常好玩,在沒有任何善或惡的目的的前提下,也跟隨他人一起去做,就叫無記之念。
在我們修學禅定的過程中,內心若有起心動念,可能無記之念會少一些,但現前很多修學禅定者習慣將止觀交修的觀字擱置一旁而安住于無念狀態之中。請問,當你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止息一切妄念時,你的智慧在于何處?即便你用任何文字描述這種狀態,一旦見解離開解脫本具有的叁心(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即便當時自己感覺多麼豐富,也不是出世間之見解,不是解脫。在修學過程中,不具備方便和一切功德的超越識聚之見,很容易成爲無記之念,因此,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要細致一些。
有些人可能會說,自己在修行之前是有目標的,只是禅修中途處于一種傻呆呆的狀態之中而失去了目標,但這到底是善還是惡呢?我們時時都在講解,第八識阿賴耶識和前五根識無念狀態,永久不能稱之爲善。如果第八識阿賴耶識和前五根識以及無念狀態能稱之爲善的話,色界和無色界天就應該是迅速成辦解脫之因。但經文中講解,即便在一禅當中安住六千個大劫的色界天或安住八千個大劫的無色界天終究不能成辦解脫。這就充分地說明,這並不能稱爲出世間之善。知道這些道理以後,自己修法過程中就不能輕視方便的重要性,也不要一味追逐遮止、消盡一切妄念,而應該觀察自己有多少清明。從方便的角度當中而言,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是否更爲明了?眼前所有的一切相在你自認爲很清明的前提之下是否知道?若不是的話,對你而言止觀交修非常重要。
我們在講上師瑜伽以及成熟口訣法的時候說過,四精要法當中的善巧運用是迅速成辦解脫之因。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曾經說過:“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脫,豈不猶如禅天定。”也就是說,僅僅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之中而不知道真正解脫之理趣,無論這種修法臨時自己感覺多麼滿足,但依它只能成辦世間禅定,想要獲得究竟解脫是不可得的。因此在自己的修法過程當中,應該細致再細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