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十七)妄念有無不代表禅定見解的高下

  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十七)妄念有無不代表禅定見解的高下

  【所謂無緣,乃無有外境迷亂飄散之分別,而並非無有任何所緣。】

  一切禅定都是從有相定開始而逐漸成辦更高的禅定見解。當時由于沒有完全消盡能觀者,必然有所緣之對境,依靠這個所緣的能力令心清淨。這裏所謂的無緣,要求稍微高一些,在沒有一切所緣的前提之下,讓心清淨下來。但這個沒有所緣,並不像第八識般遮止五根,處于一種什麼都不知道的迷亂狀態之中,兩者完全是兩個概念。如果一提到無緣,就覺得應該是一個沒有形象對境的狀態,如果真是這樣,空即是色又如何樹立呢?便智雙運又如何講解呢?在直斷與頓超的時候講解本基與任運無二,又該如何樹立呢?所以,這裏所謂的無緣並不是指什麼都不存在。

  再舉個例子,如今很多修行者說他在修行期間,無意中會生起一種說不出來的慈悲心和信心,甚至還會流淚等。由此可見,我們講解的無緣,並非指修行者最終變成一個既沒有出離心、慈悲心,又沒有信心,只是傻呆呆的一個人,什麼感覺都不存在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我們只能稱之爲植物人,這可不是我們修行的目的。所以要記住這一過程和差異。

  前兩天說過,單純站在有緣的角度,在沒有達到無緣之前,有緣是一種功德。就像華智仁波切所言:“輪回雖爲所棄法,然初不依輪回法,不能趨入涅槃道,初識輪回性尤要。”就是在講解有緣的重要性。《叁句精要》之中曰:“若能執受本體,妄念越粗大,更成解脫自性之功力。”若能將妄念轉爲道用,妄念則是成辦解脫不可缺少之方便,這也是在說有緣的重要性。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與處于迷惑狀態的單純無緣相比,有緣的起心動念更好一些,因爲有起心動念就更有把握成辦解脫。如果天天都處于無記狀態,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你沒有成辦解脫的機會了。這麼說有什麼依據嗎?色界天的禅定一禅可以安住六千個大劫,無色界天一禅可以安住八千個大劫,他們時時都在無念狀態,但是依然沒有成辦解脫,這就是我們的依據。

  要記住,有念不一定就是一種過錯,若能將妄念運用得好,它也是一種功德。當然,如果不會運用,有念是一種過失,是漂泊輪回之根本。因此,在平常修行的過程中,不要因爲有妄念而煩惱不已,也不要因爲沒有妄念而沾沾自喜,因爲以妄念多少判斷禅定見解高下,只能說明你還不認識禅定。這些道理大家都要銘記于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