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二十叁)叁殊勝法非常重要

  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二十叁)叁殊勝法非常重要

  【回向之方法:真實圓滿叁輪或隨順諸佛菩薩之無毒回向作印持。如是前後皆以叁殊勝法攝持,至關重要!】

  正如我們以上所講解般,如果你的禅定已具有叁輪體空的見解,時時都在真實回向之中,就不需要將叁殊勝法分爲發心清淨、正行清淨和回向清淨叁個不同的階段。

  我們說過,菩提心分爲願菩提心、行菩提心以及慈悲緣衆生和智慧緣大覺等方面。其中無緣慈悲和真正的大覺智慧就是圓滿佛果時心的本體,兩者本來一如,他既是願菩提心也是行菩提心。在圓滿實證悲空雙運見解時,發心的本身就是勝義菩提心。在護持這樣見解的同時,此外還有其他善法可行嗎?因此,以這樣見解發殊勝的菩提心就叫勝義菩提心。所謂清淨正行是指心不散亂。在執受本體當中,妙力起現一切之相即便有多麼遷變,均變成本體之莊嚴,又還有什麼可散亂呢?因此他就是清淨之正行。由于圓滿實證叁輪體空的緣故,已經證得悲空雙運,所以他就是無毒回向之中的真實回向。由此可知,當具有真正的叁輪體空之見解時,就不需要再將叁殊勝法分爲叁個不同的階段。見解本身就是發心,就是正行,也是回向。

  當然,我們目前還是依次第道而修學,期間仍舊會有好、壞、 散亂或不散亂的狀態,這個時候,發心清淨、正行清淨和回向清淨叁個階段必須要區分清楚,並且在以後修學過程當中,盡量做到圓滿。

  如果往昔你已經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內心一直所期盼的功德並沒有呈現,恐怕就是由于你往昔的修行還是有些不圓滿。漢地有種說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前面沒有叁殊勝法做得圓滿的因,後面也難以得到圓滿的結果。我相信,這個道理,每一個人都知道,但有時候我們還是天天執著于果,而不去想其中的因。如同一個懶惰的農民在春天的時候不播種,卻又期待秋天的時候能夠獲得豐收,這可能嗎?當然不可能。有些還希望播下幾塊石頭後就能結出一個瓜,就更不可能了。因爲因果絕不會顛倒錯亂。在我們修行過程中,也同樣一個道理,如果前面沒有很好的善行,最終等待你的果可能並不圓滿。

  因此,前面所傳講的這些道理要銘記于心。若能記住導師爲你所傳講的這些道理,就稱之爲聞思,也叫做實修。可能有些會有疑問,所謂聞思不是應該從分析的角度當中闡述見解,從戒律和修行方便之中講解修行和行爲嗎?當然,後面我們也會如是往下講解,但要記住的是,無論講解的是見解、修行還是行爲,所傳講的一切教言都是在講解如何對治自己的內心。只要能把自己的心調伏好,它就叫理論、就叫實修。若要是沒有調伏好自己的內心,一切講解就什麼都不是,既不是理論也不是實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