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五課(一)調伏內心是成辦解脫之因
尋求解脫是我們每個修行者追求的終極目標,但若不聽聞正法,未得到衆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不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解脫,即便口中說追求解脫,行爲上行持“善法”,實際上,距離真正的解脫可能還很遙遠。
何謂解脫?何謂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通常會說,西邊有一個刹土叫西方極樂世界。若真的如此,我們應該往西方行走才對,而不是坐在原地不動修法。但實際上這些都稱之爲密意。真正的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某一個地方,也不在某一個據點,而在清淨心之中。漢傳佛教曆代高僧大德惠能大師曰:“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也就是說,一心向善者,西方極樂世界近在眼前。這充分告誡我們,能不能獲得西方極樂世界,完全取決于能不能清淨自己的內心。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解脫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獲得自在。換句話說,我們當前信仰佛教、行持善法的目的,是爲了今生快樂,臨終自在,未來更加幸福。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很廣闊的一個概念,已經包括了今生、臨終和未來。
我們當前所行持的一切善法,是否形成西方極樂世界之因,就看看我們的內心是否越來越清淨。所謂的心不清淨,就是內心被貪嗔癡煩惱束縛。當貪嗔癡煩惱很重的時候,我們只能說你離西方極樂世界還有十萬八千裏,迅速成辦解脫獲得刹土恐怕很難實現。所以,要迅速成辦解脫,必須要清淨自己的內心。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從小乘乃至無上竅訣大圓滿之間的一切教法,都在講解如何調伏自己的內心,斷絕不能獲得解脫的最大障礙——貪嗔癡煩惱。當然站在不同教法、不同傳承的立場上,貪嗔癡煩惱有不同的名稱。用小乘的話來說,叫做人我和法我;從緣覺來說,叫十二緣起;唯識宗稱之爲八識;中觀稱爲二障及四障;無上竅訣大圓滿稱之爲二種無明及叁種無明。名字雖然有很多種,但實際上就是指起心動念。
由于起心動念而起現的很多心所法,形成八萬四千煩惱。要消盡八萬四千煩惱,必須要調伏我們當前所說的這個意識。從這個角度而言,從初次開始進入佛門乃至今天,我們從事的很多善法,比如口誦咒語、經文,身作禮拜,手結手印,靜心打坐,上供下施等,所成辦的一切都是爲了調伏心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反過來問問自己的內心,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是否真正起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作用?我們所做的這些功德,在貪嗔癡煩惱的對治上是否起到了切實之作用?若貪嗔癡煩惱在逐漸減少,充分說明我們離西方極樂世界已經越來越近。但若貪嗔癡煩惱仍舊熾盛,站在世間的角度,我們的性格仍舊和往昔般沒有什麼改善,只能說我們離西方極樂世界依舊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