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六課(五)無常緊迫 調心爲要
如果我們的修法沒有以共同前行作爲基礎,即便口中說對佛法有信心,可能大多數時間裏,還是處于一種混時間般與佛法不相融合的心態。比如這兩天祖師法會期間,有時自己感覺身體有點累,因此在念誦上師供儀軌時,會無意識地和周圍的人講講話,作爲調劑。講話的時候自然停止了儀軌的念誦,因此這種調劑就是一種散亂。這時我們應該反觀自己的內心:“爲什麼我要跟他說話呢?”細致觀待,可能當時內心想的是只要把今天念誦的數量圓滿就可以回去了,所以實際上,內心就是一種混時間的心態。
作爲凡夫,我們可能都會在修行過程中産生想去某個地方玩玩的想法。當然,對于一個信仰佛教者而言,即便心中想去酒吧喝酒跳舞,口中也不會這麼說,而是說自己要去朝拜一下神山。細致觀待,當你想做這樣那樣事情的時候,內心是否摻雜了一種混時間的心態?因此,我們的心態真的要成熟一點。無常隨時都會到來,一旦無常降臨,一切都來不及了。
我們說過,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修什麼法,只要一切都形成 調伏內心之對治力,所做一切就都是正確的。真正的修法並不是說一直待在某處,離開這個區域就不叫修法,當然不是這麼理解的。所謂修法是指,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不能以混時間的散亂心態做事。若非如此,即便往昔你修過很多法,最終能得到多少功德也很難所言。
在座的所有信衆,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從剛開始進入佛門直到今天,爲了成辦解脫所做的善事一點都不少。不僅身口意叁門盡力從事善法,上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下施叁界六趣一切衆生的一切善行,無論大小,都在努力精勤地行持。但這些善行對自己的解脫能起到多大作用,就要觀待所做的一切是否僅僅站在形式上。若是的話,你行持的善法再多,可能對內心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說:“自心與法若未融契,僅具道貌之形相,則無實義可談。”也就是在告誡後一代弟子,當所做的一切善事不能針對自己的內心去用功,僅僅表面上做個修法的形象,對調伏內心,功德增長起不了絲毫之作用。恐怕這也是我們往昔雖然從事過諸多善法,但至今見解仍舊沒有絲毫進展的最大障礙。
我相信每一個人從初次開始進入佛門乃至今天,所做的善事若有形的話,堆積在一起可能比卓達山還高,但爲什麼這麼高的一座山還沒有製服煩惱呢?因爲我們的這座山已經變成虛山,而不是真正的山。換句話說,它沒有重量,只是一種形象而已,所以壓不住煩惱。我們如是傳講的目的就是告誡所有弟子,時時都要觀待自己的內心,從前行等方便法開始,不要高攀。基礎如果不紮實,即便你對高一點的法有所了解,實際當中恐怕也很難實踐。當然,我相信只要看過相關的書籍,口中說出幾句佛法的道理、講解一些自性本具有的功德並不困難。比如你把《金剛經》或者曆代傳承祖師所講解的共與不共同法都背誦下來,無論見到誰都按照這些教證和理證去講解,除非這個人對釋迦牟尼佛有邪見,否則沒有一個人會說你講的法不對。但反過來問問自己,這些“口頭”佛法對你自己的內心又起到多大的作用?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在修行中讓自己的心態成熟起來。所謂的成熟不是年齡增上,而是自己的內心與佛法相應,否則僅僅樹立在一種虛幻或幼稚的心態之上,你的修法永遠都是飄蕩不踏實的。這些道理都要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