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六課(九)執著才是真正的著魔
在修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感覺,這是非常正常的。我們修行的目的並不是爲了讓自己成爲沒有任何感覺的植物人,而是爲了對治執著。現在我們的心可以做到一心一用,也就是說,雖然它不能同時了知一切,但可以一個個地感知,所以它是有功德的。如果沒有這份感知的功德,我們就是沒有感覺的植物人。雖然植物人感受不到煩惱,而正常人有煩惱的,但是讓我們選擇,我相信你決定不會選擇做植物人。因此,我們要更加清楚地知道,我們修行的目的,不是僅僅爲了達到無念和無知的一種沒有感覺的狀態。
記得當時我在上海動手術期間需要進行硬膜外麻醉,當時感覺自己還是挺清醒的,但後面麻藥開始起作用的時候,腿就越來越沒有感覺。醫生開始拿針刺我的腳,問有沒有感覺。前面還有點刺痛的感覺,後期就慢慢沒感覺了。過了一會,我無意中看到手術臺邊好像有一條腿,就問醫生,這是誰的腿?醫生告訴我,那就是我的腿。當時我躺在手術臺上,所以感覺自己的腿應該在臺上,但實際當中,已完全沒有感覺了,甚至還以爲看見了別人的腿。像這樣什麼感覺都沒有,真不是我們修行的目的。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不要天天去尋找一種沒感覺的狀態。
至于感覺的好壞,則完全取決于自己。我們先問問自己是以什麼標准來定義感覺好壞的,是否以自己的喜好來定義?例如我們都會認爲,只要有貪嗔癡煩惱,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我們的習氣會認爲貪嗔癡是最好的,如果一開始就告訴你,貪是最好的,嗔恨心也是最好的,那麼當貪嗔癡生起來的時候,你還會認爲它不好嗎?相反,你決定會想它就是好的感覺。要記住,感覺沒有好壞,也沒有善惡,一切都是虛幻的,不要去執著,這就是我們對感覺的定義。
以前我們講過一個故事。往昔在某個地方來了一位奇怪的老人,他天天往一個空碗裏倒點水,然後拿著木棍不停地攪。旁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說他在煉金。周圍人很奇怪,紛紛質疑這樣怎麼能煉出金呢?他說當然可以,以前他以這樣的方式煉過很多金。即便你有多窮,只要能這樣做,都能變成富翁。村民聽說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事,都非常高興。這位老人要離開這個地方的時候,又告誡當地村民,這個煉金方法裏有個最殊勝的竅訣,就是在攪水的時候,心裏什麼雜念都可以起,唯一不能起的雜念是,樹上蹲著一只猴。只要能這樣堅持七七四十九天,就能煉出金子。如果這位老人走前不特地說一句,不能起“樹上蹲著一只猴”的雜念,誰會有這個念頭呢?但是他已經說過不要起這種念,所以心裏就會有一種預防的心態,告誡自己決定不能起這個念。因此別說七七四十九天,連一秒鍾都很難過關。所以沒一個人成功。
我們平常修行期間不是也這樣給自己打預防針嗎?時時刻刻告誡自己,不能昏沈,不能有起心動念。所以一旦昏沈來襲,或者有起心動念的時候,就煩躁得不得了,甚至想跳河的念頭都有。時間一長,就很苦悶地跑到上師身邊說,自己這兩天真修不下去,可能不是修這個法的根機,是否還是回去修阿彌陀佛比較合適等。像這樣的想法,不就是自己給自己找的魔嗎?爲什麼你一定認爲昏沈和掉舉就是過失呢?
有很多人說,在他修學過程中,總是自我感覺很不好。因爲每當上座修法,就感覺身體裏有股氣在不停地轉,不是突然跑到心間就是突然跑到頭上等。請問你的身體裏真的有氣運行的管道嗎?即便有管道,我想也是血管,裏面流動的是血才對。有些又總是感覺一打坐,身邊就有個神秘的力量,天天都往自己身上敲打等。實際上,這些感覺都是自己在作怪。如果覺得自己很冤,恐怕這些魔鬼覺得自己更冤。因爲明明是你自己去找的魔鬼,又跑到上師面前訴苦,說這一切都是魔鬼在作怪。魔鬼又去哪裏訴苦呢?如果你真看得見魔鬼的話,恐怕可以看到他天天都在哭,因爲它們覺得自己比窦娥還冤。我們有時候稱鬼爲冤鬼,恐怕這些被你們稱之爲“魔鬼”的鬼,是冤鬼中最冤的。修行要有慈悲心,他們也是需要慈悲的對境。雖然我們用這樣幽默的話語來描述這個道理,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再舉個例子。現前我的前面放著一個杯子。這個時候,它是它,你是你,兩者沒有任何關系。但如果你開始執著,爲什麼這個杯的形狀是這樣的?爲什麼裏面不放水而是咖啡?爲什麼放在正前方而不放到旁邊去等等。這個時候,杯子就開始影響你的心了。如果不把這個杯拿掉,可能你就會非常煩躁。但實際上是杯在侵犯你還是你在侵犯它?當然你在侵犯它。它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實際上它就是世界上最冤的杯。
這些都是告誡我們,在修法過程中,決不要去執著。不要天天說身上有什麼感覺,或者一切都來源于外境。記住,若你的感覺有一個根源的話,一切都來源于你自己,與外境無關。所以,還是調伏自己的心相續爲妙。
總之,無論我們到什麼地方修行,不可忘失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雖然做不到“今天講解,明天就成爲聖者”,但是盡可能往這方面發展。如果能時時觀待內心,不執著于顯現,相信無論以後出現什麼顯現,對我們來說,都不是一種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