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七課(十四)上師身語意所具功德
【身具相好莊嚴,威光赫赫】
在修上師瑜伽導修、祈禱上師時,觀想什麼面相,要根據個人的信心來定奪。祈禱時對上師即便有信心,但內心若帶有很小很小的疑惑,也會阻礙我們得到圓滿的加持,成爲消盡煩惱、功德增長的極大障礙。這時我們就把導師的面相觀想成蓮花生大師、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與自己最有緣的形象,而且身相圓滿一切莊嚴。
在觀上師瑜伽導修皈依境的過程中,很多弟子說無法觀清,並問這是否由于業及煩惱沈重的緣故所致。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這麼認爲,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恐怕是我們修行時間太短導致的。比如今天觀想,明天觀想,長時間觀想後,就會觀得很清楚。有些實在觀不清楚的,可以把一尊上師皈依境挂在自己對面,平常目視這個皈依境做祈禱,直到自己內心可以觀出一個皈依境爲止。舉個例子,如果今天讓我們在座的人觀一個蘋果,我相信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無論是觀青的還是紅的,都是非常容易的,但爲什麼觀皈依境那麼難呢?就是觀想時間太短、觀想不熟練所致,因此應多多觀想。
【語具六十梵音語】
六十梵音語指什麼呢?同一時間不同衆生在一佛面前問不同的問題,佛可以在同一時間回答。不像我們在意識範疇中的凡夫,同一時間只能回答一個問題。以前上師曾經講過一個公案。在剛開始修建亞青寺的時候,色拉陽智仁波切從色達來到亞青寺,做伏藏大全灌頂。有一天,上師來到色拉陽智仁波切身邊,祈請一件事情該怎麼辦。當時色拉陽智仁波切正在聊天,上師就在旁邊祈請。上師剛說兩句話,色拉陽智仁波切就轉頭對上師說:“我現前正在跟人說話,我一心只能一用,沒法回答你的這些問題。”上師不敢說第二句話,但想:“不是說佛具六十梵音語嗎?同一時間不同的衆生問不同的法,佛可以在一瞬間回答一切,尤其是一個緣可以呈現不同的言語。如今爲什麼會這樣呢?”色拉陽智仁波切遍知上師所想,在跟另一個人說完話以後,就返身對上師說:“剛剛跟你開玩笑。實際上就像你所想的,六十梵音語就是指這個。”由于語沒有指向的緣故,一個圓滿實證佛果者能以一種語言表達各式各樣的含義,無論是漢族人、外國人還是藏族人,聽起來就是不同的語言。往昔有很多漢地的信衆不辭勞苦,到安章寺依止安章竹根瑪尊者,站在世間角度,安章竹根瑪尊者是不會說漢語的,但在導師講法期間,據說很多漢族弟子都能聽懂導師在說什麼。這就是佛本具有的功德。
【意具廣大智悲力,大悲憫念自他一切衆生,並觀想如實般住于前方虛空彩虹光蘊界內。】
我們在觀皈依境的時候,並非僅僅觀想一個面相爲佛的形象,如雕塑、彩繪般,而應觀想其功德,如身具一切莊嚴,語具六十梵音語,意具廣大智悲力,悲憫自他一切衆生。我們平常修皈依境的時候,就要如是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