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七課(十六)何謂四身
【祈禱對境即是上師,亦爲過去未來現今叁世諸佛之本體,四身或智慧雙運。】
上師本身就是佛,因此祈禱上師如祈禱諸佛般,如是祈禱,能得到圓滿之功德。
【四身者】
下面講解四身。四身包括法身、報身、化身和自性身,可以樹立本體四身和遊舞四身兩種。本體指自己本體本具有的四身之功德,遊舞指導師本具有的四身之功德。我們現前站在遊舞四身的立場之中,講解導師本具有四身之功德,所以祈禱上師能賜予一切加持。若能認識本體四身,那麼遊舞四身和本體四身本來就是一如的,如同我們平常所講解的體用一如般。所以在解釋下面四身的過程當中也要知道,它既是本體也是遊舞。
【離障法界智慧雙運即法身】
其中“障”指二種無明——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從二障中超越,也就是遠離二種無明。“法界智慧雙運”講解便智雙運,也就是真實見解。因此在印證四身或講解導師具備四身功德期間,法身就是遠離一切障礙的法界智慧雙運。
【彼顯現具五決定即報身】
從遊舞叁身的角度當中,諸佛菩薩在登地菩薩以上的修行者面前呈現報身之相。我們把登地菩薩稱爲菩薩道,也就是具備菩薩的境界。按照無上竅訣大圓滿的觀點,果實分爲四相——法性現前相、覺悟增長相、明智如量相和法性滅盡地相。在見解達到第叁相明智如量相時,我們稱之爲登地菩薩。此時,佛和上師在他面前所呈現的就是報身之相,也叫做具五決定之相。但要知道的是,我們如今站在反體的立場上講解法報化叁身,其實叁身一體,于赤裸不動意法身的同時,在清淨十地菩薩前呈現五決定自性圓滿報身之相。
【種種不定事業即化身;法報化叁身無別即自性身。】
爲了對應所化衆生根機,以不同方式度化衆生而呈現的不同形象,稱之爲化身。這些都是站在遊舞叁身的立場中傳講。比如心的本性就是法身,即爲上師;在不動法身的前提之下,在一至十地菩薩前呈現五決定圓滿報身之相,也是上師;呈現不同的事業度化衆生者,稱之爲化身,也是上師的顯現;叁身無別之見解,就是自性身,也是上師。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觀察,四身本身即爲上師。
以上四身主要站在遊舞叁身的立場上。要記住,本體叁身和遊舞叁身要分開,不能混爲一談。遊舞叁身指在不動法身的見地下度化衆生的整個過程,而本體叁身是本具有的特征,從叁個不同角度來印證,這種印證方法也稱之爲反體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