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攝中愛語、利行、同事的體性廣說(益西彭措堪布)

  四攝中愛語、利行、同事的體性廣說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七)

  

  一、愛語

  愛語有兩方面。第一,隨順世間規範的語言,即遠離皺眉等不悅的表情,舒展容顔,雙目平視,首先含笑,慰問身體是否安康等,隨順世俗禮儀,和藹可親地慰問有情。

  第二,隨順正法的教言,即爲了利益安樂有情,依靠能引發信、戒、聞、施、慧等的功德而宣說正法。

  以下再說叁種難行的愛語。

  對殺害自己的怨敵之家,以無染汙心對他宣說有利益的語言;對根機非常愚鈍的衆生,內心沒有疑慮,決心承受勞累而爲他說法,使他攝取善法;對谄詐欺诳堪布、阿阇黎等的邪行有情,沒有嗔恚心對他宣說有利益的語言。對這些難行的愛語,也應修學。

  對于相續尚未成熟而想斷除諸蓋、趣向善趣的人,爲他講解最初所應行持的法——布施和持戒。

  對于已離五蓋、相續成熟、內心調柔賢善的人,爲他講解增進四聖谛的法。

  對于在家或出家多行放逸之人,爲了讓他安住不放逸行,而無顛倒地直言規勸與教誨。

  對于有疑惑的人,爲了斷除他的疑惑,而爲其宣說正法論議抉擇。

  以上是所有種類的愛語。

  二、利行

  利行略說有兩種:一、未成熟的人,能讓他成熟;二、已成熟的人,能讓他解脫。

  又可分爲叁種:于現法利勸導利行,于後法利勸導利行,于現法、後法利勸導利行。

  一、于現法利(今生利益)勸導利行,即勸導有情讓他如法地積累、守護、增長財富。

  二、于後法利(來世利益)勸導利行,即勸導有情舍棄財位清淨出家,依靠乞討存活,由此決定獲得後世的安樂,不必求取今生的安樂。

  叁、于現法、後法利(今生和來世的利益)勸導利行,即勸導在家和出家人趣向世間和出世間的離欲,由此能讓他今生獲得身心輕安,來世受生清淨天趣或者證得涅槃。

  菩薩又應修行叁種難行的利行:

  一、往昔未曾種下善根的人,很難讓他行善。

  二、現在財富、權位廣大圓滿的人,很難對他作利行,因爲他安住大放逸處的緣故。

  叁、已串習外道見的人,很難對他行持利行,因爲他憎恨聖教、愚癡邪執而不能理解正理的緣故。

  又應修行漸次性的利行,即:對于智慧低劣者,先讓他修行粗淺的教授;若智慧已轉爲中等,則進一步轉入中等的教授;若智慧已成廣大,就爲他宣說甚深法要,轉入幽微的教授教誡。

  叁、同事

  所謂同事,即菩薩勸導他人安住何種所修,自己就應對此所修平等或增上地安住。像這樣,不論做什麼事,雖然首先都要緣有情的利益,內心不能遠離利他的意樂,但在實際行持時,必須首先調伏自己。

  如《無邊功德贊》說:沒有調伏自己的人,雖然宣說真實的正理和聖教,但由于自己的行爲與所說相違,故而不能調伏他人。世尊深知此理,所以內心憶念利益衆生,在自心尚未調伏的階段,暫時先精勤地調伏自心。(《無邊功德贊》原文:“有未自調伏,雖說正理教,違自語而行,不能調伏他。尊知此義故,心念諸衆生,自未調伏時,暫勤自調伏。”)

  《廣大遊戲經》中說:自己尚未解脫,不能令他人解脫,如同盲人不能爲他人指示道路。自己若已解脫,則能救度他人,如具眼者能引導他人上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