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八課(二)二法分裂不是密宗的見解
雖然聖者言教 從文字上看屬于前行部分,但我們在傳講的過程中,已將竅訣法納于其中。雖然在傳講過程中,聞思與實修各有各的特點,但無論是聞思還是實修,目的都是爲了調伏自己的內心成辦解脫。若單純從聞思角度講解,恐怕只能從文字上做一些解釋;但若從實修的角度而言,即便是講解前行的文字,也會同時講解很多不共同的教言,這正是我們實修講法的特點。因此,絕不能認爲現在講解的是前行部分,離正行很遙遠,希望直接聽聞正行教言,覺得這才是純粹的不共同之法。若我們的理解現在還停留在這樣的水平,恐怕我們還是沒有嘗到無上竅訣大圓滿的味道。
往昔有一位修行者請問一位高僧大德:“殊勝悉地乃依上師與本尊何者而得?”也就是說,想要今生成辦解脫,需要依靠前行還是正行,上師還是本尊,顯宗還是密宗?當時這位高僧大德說:“二者分離之修行皆不得殊勝之悉地。”換句話說,在修行期間,一切形成二法的時候,成辦解脫是不可得的——如果認爲前行和正行互不相關,顯宗與密宗互不相關,雖然可以播下未來成佛的種子,但是何時能成熟可就不一定了。若想即生成辦解脫,必須做到萬法圓融爲一法。當一切都圓融到一法的時候,就是成辦解脫的時機。所以我們平常在聽法過程中,應該做到這一點,因爲這才是真正的密宗。否則僅在口中打著密宗的旗號,說自己的導師是密宗的上師,平常閱讀的教言或持誦的儀軌屬于密宗,自己應該是密宗弟子。這樣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僅憑這樣的緣起很難呈現密宗的特點。爲什麼這麼說呢?
阿底峽尊者是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之一,是當時印度數一數二的高僧大德。尊者進藏後的某天早上,在光明境界中觀察到他在印度修無上瑜伽部的一位弟子,所修之法已變成小乘教法。當時他的侍者仲敦巴很不理解,因爲這位弟子所依止的導師是尊貴的阿底峽尊者,所修的法是無上密法,怎麼會變成小乘教法呢?阿底峽尊者說,這一切都取決于個人的修行,若修得更不好,無上密法也會成爲墮入叁惡趣之因。因此阿底峽尊者說:“法不以正法而行持,法反成爲墮入叁惡趣之因。”
我們每一個修行者都要時時銘記這一點,光在口頭上說自己在亞青寺依止過導師,修過直斷和頓超,因此自己一定是密宗的見解,恐怕內外緣起是很難成立的,因爲真正的見解還在于自己的見地之上。所以我們平常無論講解前行、上師瑜伽還是竅訣法,都站在密宗的特點之上而作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