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九十叁)▪P2

  ..續本文上一頁遇到摩尼寶、如意樹,然後誠心祈禱,他們的需求就可以得到滿足。

  “因福與宿願,諸佛亦現身”:同樣,成佛了以後,佛也沒有心識,沒有想法,可以說沒有任何分別念,但是當衆生的福德和佛的宿願(佛當初在因地時發的願)二者聚合時,佛就可以顯現,也可以說能顯現佛的加持或力量,就可以滿足衆生的所願,也可以利益無邊的衆生。

  成佛後,利益衆生的事業是任運自成的。“任運”是自然而然的意思,遠離勤作。我們現在要利益衆生,必須要有利益衆生的想法,要去做這件事情,這樣才可以利益衆生,否則若沒有想法或不去做,就不能利他了。但是佛就不一樣了,這就是“遠離勤作”。

  若衆生自己有福報,心誠,佛隨時都會現前;若衆生自己沒有福報,沒有信心,沒有誠心,無論在哪裏都不可能見到真佛,佛不會現前。主要是靠自己的福報。所以,我們積累福德很重要。大家都想見佛,如果自己有福報,具有福德,佛就會現前;否則,若沒有福德,佛不會現前。

  祈禱也是如此。自己有誠心才有加持,心不誠是不會有加持的。心誠就是要一心。無論你祈禱佛,祈禱菩薩,還是祈禱上師,都要一心一意,這樣才有加持。若不是一心一意,不會有加持的。

  所以主要是自己要積累福德,福德圓滿了,佛就能現前。自己要一心一意,這樣才有加持,才有力量,才能超越一切違緣障礙,超越一切魔力。內外密的魔力(違緣)真的非常可怕,隨時都會出現。很多所謂的魔力、違緣,當時是很難認識到的,有時根本認識不到,甚至還覺得“這個好”“這樣對”。就是迷嘛!真正的根是什麼?就是一個字:迷!

  我們能知道的“違緣”“障礙”“魔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障礙,也不是特別嚴重的違緣。很多真正的違緣障礙都是我們很難發覺的,很難認識到的。所以大家要以正知正見攝持自己的這顆心,看住自己的這顆心,這是很重要的。

  卯二、作者雖滅然有作用:

  如人修鵬塔,塔成彼人逝。

  雖逝經久遠,滅毒用猶存。

  隨修菩提行,圓成正覺塔。

  菩薩雖入滅,能成衆利益。

  對方認爲:佛入寂滅以後,就沒有這個願了,那麼他怎麼能利益衆生呢?

  中觀答辯:其實沒有這樣的過失。

  以前很多人得了一種龍病,當時一位名叫桑革的婆羅門通過念咒修了大鵬金翅鳥的塔,然後發願:誰能供養這個塔,向這個塔祈禱,就能遣除龍病,遣除疾病。之後很多人供養這個塔,祈禱這個塔,消除了很多疾病。後來這位婆羅門去世了,雖然去世了很多年,很多人一如既往地供養這座塔,祈禱這座塔,也和從前桑革在世時一樣,遣除了疾病。這是比喻。

  同樣的道理,一位菩薩發心要利益衆生,精進修行菩提道,最後成佛了。他成佛就是爲了利益衆生。他成佛後,雖然趣入不住之涅槃,滅盡了一切分別念,沒有利益他人的這種想法,但是仍然可以利益衆生。

  癸叁、雖無心然能生福:

  供養無心物,雲何能得果?

  供奉今昔佛,經說福等故。

  供以真俗心,經說皆獲福,

  如供實有佛,能得果報然。

  對方說,如果佛無有心識,那麼供養他,何能得果?供養有心的佛能獲得不可思議的福德;若佛沒有心,供養他怎麼能得到無量的福德呢?

  中觀反駁道:無論是供養在世的佛,還是佛趨入涅槃後,供養佛的遺塔,經中說,一樣能獲得福德(福報)。《繞塔功德經》雲:“若人清淨心,供養住世佛,滅後之遺塔,功德無差別。”若是你發心不清淨,即使供養真實的佛,即使釋迦牟尼佛在世,親自供養釋迦牟尼佛,也得不到任何福德。因爲你心不清淨。若是發心清淨,雖然你供養的不是現世的佛,而是佛的遺塔或佛像,也一樣能獲得福德。以清淨心做供養,以清淨心繞佛、繞塔,才有真正的福德。供養佛的遺塔、塑像和供養真實的佛,二者所獲得的福德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這是佛親自講的。

  雖然佛的遺塔、佛塔、佛像沒有心識,但供養者同樣能得到福德。所以,能否得到福德,並非有心與無心的差別,主要看供養的心是否清淨,誠不誠心。若是心清淨,心誠,雖然佛涅槃了,也一樣能獲得佛的加持,一樣能積累福德。否則,即使佛在世,看到真佛了,你也不一定能認識到這是佛,也不一定能得到佛的加持。若是自己有信心,佛有心或無心沒有差別,在眼前和不在眼前都沒有差別;若是自己沒有信心,即使經常在佛跟前,經常跟佛在一起,也沒有用,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加持。

  佛在世時,善星比丘是佛的侍者,每天幾乎24個小時都在佛的身邊,但是他沒有看見佛的任何功德,所看到的都是過失。最後他生起邪見了,對佛說:你功德不如我,我精通叁藏十二部,能背能讀,能說能辯,你有時還不如我,我不伺候你了,我走了。你看,他就這樣生起了邪見,然後走了。所以,還是保持點兒距離好。

  若是心清淨,哪裏都有佛,都是佛,主要是自己內心的問題。

  此處講的“無心”,就是沒有分別念的意思,轉識成智,留下的只有智慧。“無心”不是什麼也沒有,這時就是智慧。《大疏》中說:“遠離世俗心之佛陀。”就是這個意思。

  好,今天講到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九十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