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高推禅宗藐視教典
教多顯談,宗多密(隱密地)說。宗之顯(顯談)者,如達磨雲:“淨智妙圓,體自空寂。”馬祖雲:“即心即佛。”百丈雲:“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此則與《法華》、《楞嚴》諸大乘經,毫無異致。總之六祖前多顯(顯談),六祖後多密(隱密地說)。愚人不知宗、教語言同異之致,每見宗師垂問,教家不能加答,遂高推禅宗,藐視教典。佛經視作故紙,祖語重愈綸音(綸音即聖旨)。今之欲報佛恩,利有情者,在宗則專闡宗風,尚須教印。在教則力修觀行,無濫(混濫)宗言。良以心通妙谛,遇緣即宗。柏樹子,幹屎橛,鴉鳴鵲噪,水流花放,欬唾[1]掉臂[2],譏笑怒罵,法法頭頭[3],鹹皆是宗。豈如來金口所說圓頓妙法,反不足以爲宗耶?何須借人家扛子,撐自己門庭?自家楩(pián楩木)楠(楠木)豫章[4],何故棄而不用?
[1] 欬kài唾:言笑,談吐。
[2] 掉臂:甩胳膊,展手。
[3] 法法頭頭:種種法,種種路頭。
[4] 豫章:嘉木名。
須知法無勝劣,唯一道而常然。根有生熟,雖一法而益別。然則教外別傳之說非欤?曰:言教外別傳者,令人于指外見月也。又宗家提持[1],超越常格之外,名爲教外別傳。然此四字,埋沒多少豪傑,今爲道破。對教說,則曰教外別傳。機鋒轉語等,亦是教。對宗說,則曰機鋒轉語外別傳。庶(或許)不至辜負佛祖,徒造口業矣。若真佛教不能傳佛心印,則已得別傳之迦葉(shè),阿難,馬鳴,龍樹,當另宏別傳之法,何用結集叁藏,注經造論爲哉?宗須教印者,如木須從繩[2]則正也。(宗教不宜混濫論)
[1] 提持:提攜護持,指禅宗祖師隨緣應機使用的種種特殊的提示方法。
[2] 木須從繩:木材的曲直必須要用繩墨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