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法不是密宗特有的,在顯宗的《楞伽經》等經典中,也講了這種方法。
四,具體修法
此文介紹的,是麥彭仁波切的一個簡單的蓮師修法,具體過程分叁個階段:一,觀想蓮花生大師;二,修七支供積累福報;叁,接受灌頂。
(一)觀想
阿
自身平庸安住前虛空,邬金無垢達娜果夏湖,
深邃盈滿具八功德水,中央珍寶蓮花盛開中。
皈處總集邬金金剛持,相好赫奕措嘉母雙運,
右持金剛左持托巴瓶,綢緞珍寶骨飾莊嚴美。
五光界中大樂威光耀,叁根眷屬之海如雲集,
加持大悲甘霖垂視我。
雖然在有些修法中,會要求把自己觀想爲金剛瑜伽母、勝海空行母等本尊,但這個修法卻保持自己原來的形象不變,自己是什麼樣子就觀想什麼樣子,不用把自己觀想爲佛或菩薩。
在自己前面的虛空中,觀想一個湖泊,也即蓮花生大師出生的蓮花湖。湖中央長出一朵蓮花,在蓮花上面,觀想佛父佛母雙運的蓮花生大師。如果觀想不出來或內心有困惑,覺得湖泊怎麼可能在空中等等,就觀想在一個地方,有一個湖泊也可以。
因爲蓮花生大師是從蓮花當中化現出來的,所以稱之爲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身體上的每一件服飾及顔色,都有特殊的含義,《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裏面有簡單說明,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然後觀想忿怒和寂靜的本尊、空行、空行母,環繞在蓮花生大師周圍。包括蓮花生大師、空行、空行母、本尊在內,都以超勝的智慧和慈悲,垂念著我們可憐衆生。
所有的觀想對象,都是顯而無自性,有顯像卻沒有實質,如幻如夢,猶如空中的彩虹。
(二)修七支供
之後,在蓮花生大師面前,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同時祈禱蓮花生大師。
在金剛七句祈禱文念誦完畢之後,要修七支供。
1,頂禮
諸佛本體無死智慧身,
猛厲渴慕恒頂恭信禮。
以非常強烈的信心祈禱蓮師,同時觀想自己和所有衆生向蓮師磕頭頂禮。頂禮的方法,在《普賢上師言教》以及《慧燈之光》的《上師瑜伽的修法》當中都有介紹。
2,供養
身體受用叁世所積善,
觀爲普賢雲供而敬奉。
把自己的身體,以及過去、現在、未來身、口、意所造的所有善根,自己擁有的所有受用,都供養給蓮花生大師。
3,忏悔
無余忏悔無始累積罪。
向蓮花生大師忏悔自己無始以來所造的五無間罪、十不善業等各種罪業。
4,隨喜
諸佛佛子所有之功德,
唯一遍主怙主之勝迹,
誠心隨喜起信而祈禱。
隨喜蓮花生大師以寂靜、忿怒等不同形象,以不同方式度化無量衆生的如海功德。
5、6,請轉*輪和請佛住世
請降深廣妙法甘露雨。
祈禱蓮花生大師長久住世,恒轉無上妙*輪,在娑婆世界中恒久度化無量衆生。
7,回向
聚合自他一切之善業,
乃至輪回大海未盡間,
追隨怙主汝尊之腳步,
爲度天下衆生而回向。
把所有的功德,全部回向給一切衆生。
有些時候念誦七支供,專注七支供的內容;有些時候就以強烈的信心,祈請蓮花生大師加持業障深重、被生老病死之苦所纏縛的可憐衆生,能早日從輪回中獲得解脫,消除自己修行道路上的所有違緣,賜予共同和不共同的成就。
不共同的成就,是指證悟、成佛。共同的成就,則是暫時利益衆生的順緣,比如神通等等。
(叁)祈禱
皈處總集廣大智悲藏,
濁世唯一救主珍貴寶,
遭受五濁衰損痛苦時,
願速慈悲垂視祈請子。
密意界中散射大悲力,
請求加持具敬我之心,
祈請迅速示顯諸驗相,
恩賜共與不共之成就。
之後,盡力念誦《蓮師金剛七句祈禱文》,數量根據自己的時間決定。同時以虔誠的心祈禱蓮師,觀想蓮師心間發出五色智慧光,融入自己心中,獲得蓮師的智慧加持。五色光象征著蓮師的智慧,五方佛的五種智慧或佛的智慧的五種功能。
之後念誦蓮花生大師的心咒:“嗡啊吽班匝爾古汝班瑪斯德吽”。
(四)接受灌頂
上師叁處叁字中,
放射白紅藍叁光,
融自叁處消叁障,
成就身語意金剛。
上師諸眷皆化光,
白紅明點吽字相,
融入自心上師意,
自心無別法身中。
阿!阿!
最後,從蓮花生大師眉間的“嗡”字發出一道白光,融入自己眉間;從喉間的“阿”字發出一道紅光,融入自己喉間;從心間的“吽”字發出一道藍光,融入自己心間。這叁道光象征蓮花生大師身口意的加持,融入自己叁處表示自己獲得加持,清淨了身口意的所有障礙與罪業。
之後把自己的身口意,觀想爲蓮花生大師的身口意。
最後,蓮花生大師佛父佛母及眷屬變成一團圓形的光團,光有紅白兩色。再觀想光團裏面有一個藏文的“吽”字。白光象征佛菩薩的身,紅光象征佛菩薩的語,“吽”字代表佛菩薩或蓮師的意。最後,光團從頭頂融入自己心間,觀想蓮師身口意的功德或智慧與自己的心融爲一體,並消失于法界,之後安住在空性的境界中或靜下來。
接受灌頂這部分,還有另外一種修法:觀想蓮花生大師的身體和心間滴下甘露,進入自己的身體,自己無始以來所造的各種罪業與障礙,都變成黑色的肮髒液體全部排出。然後,自己的身體像鹽融于水一樣融化,此液體流入地下的冤親債主手中、口中,以此還清冤親債主的債務,冤親債主的心裏也生起菩提心而消于空性。之後,把自己的身體觀想爲某一尊佛(光的形式)。自己平時對哪一尊佛最有信心,或者最喜歡哪一尊佛,就觀想爲哪尊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等等也可以。然後在自己心間,觀想一朵八瓣蓮花,頭頂的蓮花生大師佛父佛母從自己頭頂進入身體,安住在心間的八瓣蓮花上,觀想自己的心與蓮花生大師無二無別,之後專注在空性的境界當中或靜下來。
觀想蓮花生大師的甘露融入自身,也即獲得蓮花生大師的加持。自己的身體融化,也即不清淨的貪嗔癡煩惱全部融化消失。觀想自己是一尊佛,是因爲我們的身體本來就像佛菩薩一樣清淨。
這兩種修法的最後都是一樣,如果證悟了空性,就安住在空性的境界當中。如果還沒有證悟空性,就心裏不想任何事情,平靜下來,停止意識的所有活動(思維),也即安住在阿賴耶識的狀態,持續多長時間都可以,隨後可以起座。
(四)回向,起座。
最後回向,並從禅定中起座。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觀想上師,祈禱、供養、轉繞等等,與《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中所講的一樣。這是蓮師上師瑜伽的完整修法。
修的時候最少要念誦蓮師心咒十萬遍,最好是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十萬遍。
雖然修上師瑜伽的緣起非常好,加持力也特別大,但我們卻不能用蓮師上師瑜伽修法代替外加行和內加行。因爲究竟是走解脫之路,還是希求人天福報,完全取決于出離心,這就需要修外加行,這是上師瑜伽修法不能代替的。同時,如果沒有慈悲心,則即使上師瑜伽修得再好,也只會是爲了自己的解脫,而不是爲了利益衆生。這樣修的上師瑜伽,就會變成小乘道,根本不是大乘佛法。同時,金剛薩埵、曼茶羅等修法,也是各司其職,不能用上師瑜伽代替。
修顯宗法門,是從最初進入佛門,發菩提心,在修了很長時間,到達八地的時候,外在、內在的所有不清淨現象,才會自然消失。自己的身體,才能變成佛菩薩的清淨身體。這個修法則不需要等到八地,只需從凡夫地開始修,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效果。
如同菩提心有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一樣,上師也有勝義谛的上師和世俗谛的上師,佛也有勝義谛的佛和世俗谛的佛。
勝義谛的佛,是指佛的法身,心的本性如來藏。佛在第叁轉*輪的顯宗經典裏講,衆生都是佛,心的本性就是佛。意思是說,因爲心的本性是如來藏,所以說衆生皆是佛。這種佛,不是指佛的化身,而是指佛的法身,也即勝義谛的佛。
一般來說,世俗谛的佛,是指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也即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的化身佛。世俗谛的佛,不是真正的佛,如《金剛經》中所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肉眼無法看到真正的佛,耳朵也無法聽到真正的佛的聲音,凡是六根識可以感知到的,都是世俗谛的範疇。
同樣,先觀察,再依止,然後跟著學習的上師,是世俗谛的上師。進入證悟或禅定境界所照見的心的本性,是勝義谛的上師。心的本性是勝義谛的佛,也是勝義谛的上師。
《慧燈之光十 金剛七句之上師瑜伽》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