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十 禅修與現代生活▪P2

  ..續本文上一頁棄藥物治療了。就像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可以使身體健康一樣,從禅悅當中,也可以提煉出精神必須的營養,以保持精神的強大與靈動。

  人本來就是物質和精神的綜合體,當物質和精神的營養缺乏或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産生身心的疾病。

  《中觀四百論》當中講了:社會底層的人,會感受肉體的痛苦,應以解決溫飽問題爲主;社會高層的人,則會感受心靈的痛苦。兩種痛苦,折磨著全人類。所以,我們需要身心兩方面的訓練。

  其實,滿足肉體的需求並不是很複雜,只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有了保障,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但精神的需求卻是無限的,在無限膨脹的過程中,只要稍有不滿,就會煩惱叢生。

  人的精神就像大海,在沒有風的時候,海面平靜安甯,沒有一絲波紋,這好比是我們的藏識,也即禅定要達到的境界;當稍稍有一點風的時候,海面有了波紋,就好像意識開始從昏迷、深度睡眠或禅定當中蘇醒,有了夢境與細微的意識與感受;當波紋變成海浪的時候,就好像從夢中醒來,回到了現實生活的平常狀態;如果風浪再大一點,而變成了滔天巨浪的時候,就像煩惱糾結、焦慮不安、心煩意亂的狀態;在此之後,就是海嘯、災難,同樣,生起煩惱以後,如果不加控製,就會演變爲罵人、打人、殺人、犯法亂紀等情況。情緒的負面發展規律,就是這樣不斷演化升級的。

  防止情緒災難的最佳良方,就是禅定。爲了過上幸福愉快的生活,爲了保持健康、正面的身心,所以要修禅定。

  修禅與文化水平高低沒有關系,與經濟條件好壞也沒有關系,不管你是企業家、社會精英,還是下崗工人、弱勢群體,無論是感覺壓力巨大、心情不爽,還是生病、失眠、脾氣暴躁等等,修持第二種禅與第叁種禅,都能幫助你絕處逢生、柳暗花明。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同樣,若能用功修煉,一定能控製住貪婪、嗔恨、傲慢、嫉妒等負面情緒與毀滅性的情緒,讓內心在某種程度上達到非常自由的境界。所謂自由的意思是,只要不想焦慮,就完全可以做到不焦慮;只要想開心,就完全可以長期保持開開心心的狀態。

  叁,如何修禅

  修禅的具體方法包括叁個方面:(一)身體的姿勢;(二)呼吸的調整;(叁)意識的狀態。在《慧燈之光》裏面的《佛教哲學的現代意義》和《痛苦,其實只是紙老虎》等文章中,已經對這叁個問題與修禅的環境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實施。

  在做毗盧七法的時候,除了眼睛往下看著鼻尖以外,也可以畫一個很小的圓圈,或者寫一個漢文的“佛”字、“禅”字或任何其他符號。學佛的人,則可以看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像。像與符號都不能太大,越小越好,否則無法集中注意力。最好是用藍底,因爲長期看藍色對眼睛有幫助。把寫好的符號或佛像放在前面大概一米左右的牆壁上,然後雙眼看著符號。

  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需求。過去的需求,是解決溫飽;溫飽解決以後,就是吃、喝、玩、樂等享受,去餐廳喝酒,去歌舞廳唱歌跳舞,去桑拿房洗桑拿,去按摩房洗腳等等,用物質享樂來刺激感官;當感官刺激過度以後,就會變得麻木厭倦,又開始尋求安靜內斂的狀態,這是人類需求的演變規律。現在有些比較高檔的素餐廳配了禅堂,我想以後這種環境會越來越多。我們也可以選擇這樣一種方式,先到素餐廳去吃素、喝茶,之後到禅堂去打坐修禅。當然,更多的時候,還是在自己家裏禅修。

  禅宗有一種打禅七的傳統,大家聚在寺院中修禅,每七天作爲一期,效果也不錯。但我們必須知道,僅僅一兩天或一兩周的禅修,是很難立竿見影並保持穩定效果的,長期的堅持十分重要。

  雖然大家都非常忙碌,但無論如何,都一定要給修禅留出時間,每天早起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在自己家裏打坐,是每個人都比較容易做到的。早上相對來說比較安靜,人也不是很疲憊,此時修禅的效果也會比較好。如果晚上沒有什麼應酬,就再安排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打坐,實在抽不開身,也應該在睡覺之前的二十分鍾內打一座。

  如果想全天專門打坐,時間可以這樣安排:早餐之前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爲一座,然後上下午各安排兩個小時禅修,晚上睡覺之前,再安排兩個小時,這樣一天可以保持七八個小時的禅修。剩下的時間,則可以休息、看書、抄佛經、喝茶、聽佛教音樂等等,但不能做劇烈運動,因爲肢體上的劇烈運動會幹擾禅定,也盡量不要思考太多的問題,盡量保持身心的平靜。

  如果周末和節假日沒有其他安排,就可以在周邊比較安靜的農家樂、茶館、寺院等人流稀少的地方,以閉關的形式去訓練兩叁天。

  《慧燈之光》有一篇文章,叫《禅修要訣》,裏面介紹了九住心,也介紹了控製念頭、保持平靜的具體方法。大家可以去看看相關的文章和視頻,以幫助自己的修行。

  剛開始禅修的時候,會感到比較枯燥。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就會越來越好。當禅悅出現以後,我們不但不會覺得枯燥,而且會上瘾。如果在禅修的上面加上了佛教的信仰,那就是佛教的解脫方法。

  

《慧燈之光十 禅修與現代生活》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