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八課(十六)譴除無明二取即爲成就佛果

  聖者言教 第十八課(十六)譴除無明二取即爲成就佛果

  【于行道中,所淨迷亂之根本即二取無明。與彼所生一切惑相及貪執,藉以基本淨直斷之竅訣,寂滅或遮除一切迷亂之相,而現證法性。】

  無法令我們本具有的境界迅速呈現之最大障礙是什麼?就是無明二取,也就是你我對立的能所二取。如今我們無論修學什麼法門,目的都是爲了消盡無明二取。

  我們修法的真正目的是成就佛果,從基的角度當中來說,稱之爲如來藏,它是我們本具有的境界,不需要到他處去尋找。但現前不能呈現在我們面前,是因爲它被無明二取遮止了本來面目。比如今天是陰天,我們無法看見本具有的藍色天空,但實際上,藍天並沒有消失,只是被烏雲所遮止而無法現前。同樣一個道理,如來藏本就具有叁身無二之功德,因爲被無明二取所遮止而無法呈現它原本具有的功德。現前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爲,目的就是爲了能消盡無明二取。當無明二取消盡的時候,我們所追求的佛果,自然就會呈現,不再需要到他處尋找。也就是說,當無明二取消盡而清淨心呈現的時候,就稱之爲叫本性,也叫做本體,它就是佛的境界。

  我們現前所做的一切就是爲了對治無明二取。若修行者是上等根機,在對治過程中,可能一瞬間就能消盡無明二取而呈現本具有的一切功德,不再需按照次第道來樹立見解,當下已經圓滿五道十地。但作爲次第根機者,還是要依照五道十地而次第修學。例如烏雲遮住藍天時,開始是很厚的一層烏雲,隨著烏雲漸漸散開,即便還是看不見藍色的天空,但是穿透烏雲的光線已經越來越強,後期愈發強烈甚至已經可以依稀看見藍天,直到最後雲破天開,呈現出了本具有的天藍色空。這個過程還是要分一些層次,這就叫五道十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