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九課(六)修行覓心法時該注意什麼
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說:“口頭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勝果。”口裏即便說得有多好,文字上的認識即便有多麼深刻,在面對煩惱的時候,你還是一個凡夫。所以希望我們在座的弟子們,在學好理論的前提下,絕不能用聞思掩蓋修行。
在座的大部分弟子都已經修過覓心法,覓心法屬于意識轉爲道用,是中觀樹立緣起性空見解的分析方法。若對覓心法有很深刻的認識,相信你平常閱讀中觀的理論,就不會有不懂的地方。但爲何有些弟子覺得《入菩薩行論》的般若品很難呢?這充分說明你的覓心法還沒有修好。所以在修的過程中應該細致一點,不要用理論掩蓋自己的實修。否則從消除逆緣的角度來說,你的煩惱不會減輕,性格不會改善,從順緣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的角度來說,相信功德也不會增上。要記住,當美妙的詞句不是自己見解的時候,還要精進修行。
現前很多弟子在修行覓心法的時候,首先尋找心的的來住去,都會在導師面前說心是空性。然後再問,找不到心,就意味著沒有心嗎?當然不是,因爲心還在起心動念,還在發揮作用。那麼前面的心和後面的心是一個心還是兩個心?當然都會說是一個心。這就是明空不二嗎?那可太簡單了。如今我們在座的有些弟子修覓心法恐怕就是這樣,說所觀的心沒有來住去,也沒有形狀顔色大小,因此它是空性,似乎應該過關了。實際上,一點都沒有過關。如果你問一個沒有絲毫佛法背景的人,你見過你的心嗎?我相信都會回答沒有見過。難道這個結論還用得著我們花七天的時間去給出答案嗎?當你說心是空性的時候,我想你只不過給心起了一個名稱叫“空性”,實際上心還在起作用,否則知道心爲空性者又是誰呢?難道不是心嗎?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在覓心法上修了六年的時間,充分說明此法的重要性。因此我經常告誡弟子們,應該多修修粗直視調伏妄念,因爲我們的煩惱太熾盛了,即便偶爾情緒平靜的時候感覺好像有一些禅定,沒有那麼多妄念,但當遇到煩惱的時候還是與往昔相同,充分說明我們的禅定並沒有我們自己認爲的那麼高。爲了讓我們的見解越來越清淨、赤裸,在修行中一定要更細致一些,更精進一些。
很多弟子都有這樣的疑問,成熟口訣法修完以後,是否還需要聞思?聞思是修行者的莊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修行之前必須要聞思。但要知道的是,我們當前所修的法,就是在聞思。我們的修行總分爲觀察修和安住修,觀察修就是聞思。若能把粗直視調伏妄念分析得很徹底,相信小乘教法就在它的範圍內,中觀的教論也基本上已經通達。如果修行一直都浮在表面,每天粗粗地觀修我有沒有,心有沒有,心是一個還是兩個,我想修到後面,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該怎麼修了。所以要記住,已經開始修覓心法的弟子,應該好好學習《勝乘獅吼妙音》。這部教言從前行、正行、結行叁個角度講解成熟口訣法,非常全部、細致。但要注意,在學習的時候,只看你修行的部分,後面的暫時不要看,因爲你知道結論之後,在修行期間,恐怕就不想繼續往下探索了,修行容易流于文字禅。要記住,書上講得即便多麼細致,它只能作爲參考,更細節的境界還要自己去悟。用書上的文字或結論回答我的問題,恐怕在我面前過不了關。所以,已經求過成熟口訣法的弟子,一定要通過實修來認識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