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九課(十一)祈禱上師時應避免的問題
【所謂祈禱,指一切事情對上師言說或禀告,于祈禱時,非如空谷犬吠,若能隨詞契義,發自內心、髓之深處數數祈禱,則必得加持。如是祈禱後,則真正入座。】
我們通常所說的祈禱,是指對上師言說或禀告一切事情,如把自己內心當中的煩惱,以及自己內心當中不順心的一切,在上師面前禱告,祈請上師賜予加持,消盡一切煩惱和不順。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在祈禱過程中絕不能有隱藏,不能祈禱上師時,說出一部分,隱藏一部分。若有隱藏,你所隱藏的一切,將得不到上師的加持。我們總說修行者虔不虔誠,決定了修行者得到加持的大小。那麼什麼是虔誠呢?虔誠是指修行者可以把身心完全托付給導師,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遵照上師的教言去做。因此即便在祈禱、忏悔的時候,他都不會有所保留,而是發自內心深處完全投入地祈禱或忏悔,這樣才能得到加持,遣除一切業障。
此外,祈禱的時候不能像空谷犬吠般,口裏好像在念誦祈禱文,而心並沒有專注在祈禱文當中,導致心口不一。祈禱應該隨詞契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依文明觀,依止文字而觀想其含義。這是從共同角度講解如何祈禱。
可能有些弟子會有這樣的疑問,在我們平常修定的時候,沒有念誦很多祈禱文,這時的祈禱該如何樹立呢?要知道,上師與自心分不開的狀態就是祈禱,兩者融爲一體,就是祈禱的結果——加持。所以我們平常無論是安住修還是觀察修,都沒有離開過祈禱,也沒有離開過上師的加持。這些道理都要懂得一些,否則對祈禱和加持的理解不免狹隘,而無法得到上師普遍的加持。
如果自己的念誦儀軌不是太多的話,每天念誦一遍前行念誦儀軌也是挺重要的。從五明佛學院過來的有些弟子,如果天天在念誦《開顯解脫道》,當然就不必再念誦其他的前行念誦儀軌。若自己平常的功課中沒有前行念誦儀軌,我想將前行念誦儀軌作爲每天的功課也非常好。雖然我們修過五加行,但並不代表我們的業障已經清淨,福報已經圓滿,所以還需要積資淨障。尤其作爲密宗的弟子,由于已經接受成熟灌頂和解脫竅訣法的緣故,支分誓言時時都會觸犯。爲了清淨這些罪業,每天要念誦13~21遍百字明以及108遍金剛薩埵心咒。這些在前行念誦儀軌中都具有,所以把它作爲自己一天的功課,意義非常廣大。
亞青寺的傳承主要是甯提派和龍薩派。甯提派前行念誦儀軌由智悲光尊者著述,念誦儀軌比較長,對于平常不愛念誦的弟子而言,恐怕覺得很累。龍薩派前行念誦儀軌由龍薩娘波尊者著述,文字不是很多,每天念誦一遍,對我們見解增上具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每天念誦前行儀軌,也是曆代傳承祖師的傳統修法,我想這樣行持的意義是非常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