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十課(叁)不要以文字掩蓋見解
有些人有這樣的疑問:爲什麼要在修竅訣法的時候摻雜思維(觀察修),不是說思維是一種過失嗎?從了義的階段來說,思維可能是一種過失,但也不一定說思維在了義階段完全是過失。因爲它是本體的妙用,又怎麼會是過失呢?而且作爲行道過程中的修行者而言,若不借助思維的力量,難以成辦心的本性。因此,我們修行期間還需要起心動念的原因就在此上。
華智仁波切曰:“若能轉爲道用,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脫自性之功能。”這也充分告誡我們,妄念多並不一定是一種過失。尤其在修行過程中,初次以戲論成辦無戲論之見解,恰恰是方便教授的重點。龍樹菩薩曾經說過,從大中觀的角度而言,在回遮他人見解和樹立自宗派見解的時候,必須依果中觀。但在修行過程中,雖然中觀的講解超越一切戲論,但實修還是必須在稍微改造的戲論基礎中,去創造無改造、無戲論之見解,而這需要一些竅門。
這裏所謂的竅門需要我們通過實修去領悟,而不能靠詞句來掩蓋自己的實修。比如有些弟子往昔看過很多書,從文字上對佛法也略有了解,但若在實修中用文字掩蓋自己的修行,相信他的見解不會有很好的進展。比如大家都聽過《金剛經》、《楞嚴經》等經文,裏面都在講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等見解,因此我們從文字上知道心無形無相,一切皆爲空性。但很多人在知道這些理論後,就會在修覓心法期間用空性來掩蓋一切,認爲一切都是空性。這樣一來,由于修行不細致的緣故,面對一切事物的時候,還是會和往昔一樣,容易産生煩惱。也就是說,由于前面觀察修做得不夠的原因,自認爲一切都是空性,過去心、現在心及未來心皆不可得,心本身也無形無相,因此又何必再去多做觀察呢?這樣僅僅依靠空性的理念掩蓋一切,我們的修法就只能是走個形式而已,見解永久不會進展。若我們的修行是以文字掩蓋真實見解,恐怕仍舊無法對治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晚上做夢的時候,也無法在夢中認識一切皆爲虛幻。因爲你對空性的認識只是一種概念,並沒有真正納入到自己的心相續之中,因此你的內心對空性的認識還非常粗糙,只是用文字來掩蓋。
所以,文字可以作爲我們在實修過程中的參考,但在實際修行過程中,還是需要一步步地如理造行,這樣才能徹底斷除一切習氣。如果僅僅依靠空性的概念來掩蓋一切,可能今年一切皆空,明年也還是一切皆空,見解只能永久停頓在這麼一個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