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課(六)所學教法應納入自己的實修之中

  聖者言教 第二十課(六)所學教法應納入自己的實修之中

  【丁一、心入于法

  心入于法分四:思維暇滿難得;思維死亡無常;思維業因果;思維輪回痛苦修心四法。】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講解的四厭離法,也就是共同外前行四法。

  【戊一、思維暇滿難得

  思維暇滿難得分四:思維暇滿體性;思維難得之理;思維獲得之大義;思維獲已,當取精要

  己一、思維暇滿體性】

  思維暇滿難得分爲四個階段,今天講解的是第一點思維暇滿體性。

  我想大家千裏迢迢來到高原的目的,就是爲了好好修行,迅速成辦解脫。如今已經有了聽聞解脫教言的緣分,爲什麼不立即把它運用到實修當中去呢?我想,從今天開始,除非你的身體真的非常糟糕,否則即便遇上天大的事情,也要保證早上和晚上各修一座,而這兩座的修法就是將今天所傳講的內容作爲觀察修來修行。這樣一來,相信你對法的體會就會越來越增上。記得當時我們在上師身邊聽法的時候也是這樣修行的。上師曾經說過,華智仁波切往昔講法的時候,就是將法賜予給弟子,讓弟子回去以觀察修的方式作修行。修行後所通達的一切才是自己的見解。因此,從今天開始,我們必須如是造行,而不能將法義僅僅停頓在文字之上。

  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胸中雖持十萬多之法函,臨終之時亦難獲真實利益。”惠能大師也曾經說過:“善知識,世人終日口誦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雖然因果是無欺的,了知理論具有功德也是真實的,但如果把一切理論都僅僅停頓在文字之上,想要即生成辦解脫,恐怕是不可得的。因此,若沒有將佛法完全納入心相續當中,僅僅停頓在文字之上,雖然從文字上似乎全部理解,但內心還是難以與法融洽。想要將兩者完全融合,有賴于長時間的修煉。

  今天我們講解的是思維暇滿體性,但在修的時候要配同著《前行念誦儀軌》。雖然現前我沒有把《前行念誦儀軌》放在上面,但後期會把《初學悅耳寶藏庫》裏的前行部分分出來,形成龍薩派前行引導文。它是龍薩娘波著述的,除了破瓦法之外,若平常能夠念誦,意義非常廣大。今天我們所傳講的內容無論是聖者言教 還是《初學悅耳寶藏庫》,都是後一代弟子對龍薩娘波著述的《前行念誦儀軌》而作的解釋,若能在觀修時配同著《前行念誦儀軌》,非常殊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