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一課(十四)人身難得之數與難得之喻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一課(十四)人身難得之數與難得之喻

  【庚二、數

  思維數量:地獄衆生猶如大地微塵,餓鬼衆生如恒河之沙,旁生猶如酒糟,阿修羅如同漫天大雪,而人與天人僅如指甲中塵土,猶如店少客多而無法容納般,故僅思維數量,即知所依人身極爲難得。】

  從數量的角度當中來理解人身難得。地獄衆生的數量猶如大地的塵土,餓鬼道衆生猶如恒河之沙,旁生猶如酒糟,阿修羅就像漫天飄舞的大雪,而人和天人,就像佛陀指甲中的灰塵一般,非常稀少。我相信每個人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邊就能知道,一個城市裏真正信仰佛教的人有多少?真正具備十八種珍寶人身的又有多少?非常非常少。這就告誡我們,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我們具備這樣的人身,內心應該充滿法喜,更加精進修法。

  【庚叁、喻

  思維譬喻說明難得之理:如龍樹菩薩雲:“海面漂浮具孔轭,遇入龜頸極難得,旁生轉人較此難,故王修法具實義。”如是所言,此即大海木轭之喻。譬如廣遍叁千大千世界之海底,有一盲龜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浮出之時,龜頸極難穿入海風吹蕩的木轭獨孔內般。輪回惡趣衆生,不明善惡取舍,不具福德,獲得善趣人身較此比喻更爲艱難。】

  下面用比喻闡述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的難得。如龍樹菩薩曰:“海面漂浮具孔轭,遇入龜頸極難得,旁生轉人較此難,故王修法具實義。”這裏用大海木轭的比喻,說明人身難得。就像廣遍叁千大千世界的海底,有一只沒有眼睛的烏龜,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浮出時烏龜的頭頸極難穿入海風吹蕩的木轭獨孔內。細致想想,別說是整個叁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的海,即便是亞青寺這麼大的海,盲眼烏龜一百年浮上來一次,別說頭頸穿入木轭孔中,就是碰到這個木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輪回惡趣衆生不明善惡取舍,不具福德,要獲得善趣人身,較此比喻更爲難得。這些在我們學前行教言的時候都知道。

  【具深廣二法,如廣遍叁千大千世界之海底;輪回惡趣猶如大海無有邊際;海底之衆生海龜,欲求浮出海面,喻同惡趣中一位衆生欲證解脫善趣;海龜目盲,喻同無有分別善惡取舍之智慧;海龜百年浮上海面一次,喻同善法意樂極難生起;風吹木轭漂蕩四方,喻同業力牽引投生他趣;木轭唯有一孔,喻同人身數量之稀少;龜頸穿入轭孔到達岸上,喻同惡趣衆生獲得人身而成辦解脫。】

  具深廣二法如廣遍叁千大千世界之海底,輪回惡趣猶如大海無有邊際,海底衆生海龜欲求浮出海面,比喻惡趣中的衆生欲證解脫善趣。海龜目盲,比喻衆生沒有分別善惡取舍之智慧,完全不懂什麼善,什麼是惡。海龜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比喻在煩惱熾盛的環境中生起一個善念都是非常難的。風吹木轭漂蕩四方,比喻在業力牽引下,衆生投生他趣。木轭只有一孔,比喻人身數量的稀少。龜頸穿入轭孔到達岸上,比喻惡趣衆生獲得人身而成辦解脫。想想以上這些比喻,就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珍寶人身,是多麼難得。

  通過思維難得之因、難得之喻和難得之數叁方面不難理解,在人身之中,具足修行正法之閑暇,成辦解脫,是多麼稀有難得。在獲得這麼寶貴的人身之時,當生起修法之歡喜心而精進修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