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二課(八)思維暇滿實義而精進修法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二課(八)思維暇滿實義而精進修法

  【同彼所喻,未獲珍寶之乞丐,喻同我等不積福德之財;盲人者,喻同不知善惡取舍;髒亂垃圾堆,喻同無有實義之世間惑相;】

  如同前面所做的比喻一般,未獲珍寶的乞丐就是現前不具備一切福德的凡夫;盲人是不知善惡取舍者;垃圾堆就是無有實義的世間。爲什麼說世間是無實義的?因爲有爲法不能令我們得到永恒的快樂。世間人不分晝夜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標,即便圓滿獲得自己所謂的成功,但它可以解救生生世世的貧窮、痛苦嗎?不可能。雖然依靠物質可以帶來短時間的快樂,但是終究還是痛苦。所以,我們說世間的一切無有實義。

  佛法有實義嗎?當然有實義。因爲如是修學,能減輕自己的煩惱,達到永恒不變的自在。當我們面對現實生活時,即便現實生活中的外在境相有多麼遷變,內心都不會被束縛而永遠感到自在;夢裏可以呈現不同的夢境,而且內心不會被夢牽著行走,時時能感受到自在;臨終時,能了脫生死而自在;未來更能享受永恒不變的快樂而自在。佛法是是無爲法,是具實義之境界,而世間法則是有爲法,無有實義。

  【難得此珍寶,喻同難得獲此暇滿人身;咨詢而能認識,喻同依善知識知曉暇滿大義;】

  乞丐得到摩尼寶後,因爲眼盲的緣故,不知道這個摩尼寶有什麼用,還要去咨詢別人。就如同曆代傳承祖師時時告誡我們獲得暇滿人身的難得以及它的重要性,但我們還需要咨詢別人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其願盲眼複明,喻同認知善惡;擦、洗叁遍,供于幢頂,喻同晝夜積資淨障修持兩種菩提心。】

  得到摩尼寶後,還要洗叁遍擦叁遍,供于幢頂,才能消除自己一切貧窮。如同這個比喻般,我們得到暇滿人身,要晝夜護持自己的正念。至于自己修學什麼法門,則根據個人的條件來定奪。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示現涅槃之前,告誡所有的修行者,每天至少念誦108遍觀音心咒和108遍強製往生法。這樣的緣起法我們絕不能輕視。因爲上師曾授記,若能如是行善者,未來會與他相會在西方極樂世界以及蓮花生大師的刹土——銅色吉祥山。這是多麼殊勝的授記,我們必須如是行持爲妙。

  【獲此珍寶僅能消除七世內之貧窮,獲得暇滿精要大義,則能成辦自利圓滿法身、利他圓滿色身,二利即身究竟圓滿,故無有較此更爲殊勝之利益。】

  世間摩尼寶可以消除七世之中的貧窮,而我們所獲得的暇滿人身可以令我們二身任運自成,獲得究竟圓滿。但正如前面所講解,乞丐得到摩尼寶以後尚需擦叁次,洗叁次,並且供在寶幢頂上,若不如是造行,摩尼寶也無法賜予悉地,只是一塊改變不了任何現狀的石頭。如同這個道理般,雖然我們已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若不把它用在具實義之對境上,獲得一次十八種珍寶人身沒有絲毫之利益。

  我相信,每一個修行者從初次開始進入佛門乃至今天,已經閱讀過很多這方面的教言,也已知道人身有多麼難得。現前反過來問問自己,你對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的感受有多麼強烈?意樂有多麼強烈?若還是與往昔相同,就充分說明,書上的一切教理尚未納入你的心相續之中。所以,我希望大家這次必須做到心融于法,多多思維獲得暇滿之大義,回去多看幾遍課堂上所講解的道理,並且要把一切理論都納入到心相續當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