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二課(九)發菩提心而精進修法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二課(九)發菩提心而精進修法

  【己四、思維獲已,當取精要

  如頌雲:“切莫耗失當修精要義。”】

  思維已經獲得暇滿人身,就應該取其精要而修學。如今已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就不能再像往昔一樣空耗度日,這樣沒有絲毫之利益。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曾經說過:“如今我等已圓滿獲得暇滿人身,值遇大乘法寶,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際,切勿無義虛度人生,當作清淨究竟意樂爲妙。”僅僅獲得暇滿人身而不精進修法,則沒有絲毫之利益。

  【暇滿大義極其殊勝,故當摒棄此生一切無義所作而修持。】

  什麼是沒有意義的事呢?以貪、嗔、癡煩惱爲起發點而呈現的一切,都是沒有實義的。因此,現前就應該將這些事情擱置一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而精進修學正法。

  【如《入行論》雲:“暇滿人身極難得,即得成辦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豈得此圓滿。”】

  雖然今生已經得到極其難得的暇滿人身,但若只是想再積累一些資糧,而未能在成辦解脫之上下功夫,在未來還能否獲得這樣的人身,恐怕是很困難的。因此,今生就應該將珍寶人身用在有意義的對境之上,從今天起就要開始立誓,自己必須成辦解脫。

  發願和立誓非常重要。我們在講解善念發心的時候說過,發心可以分爲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叁種。雖然上士道發心是願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成辦解脫,但還要分爲下等心力、中等心力和上等心力。希望能在未來的未來獲得解脫是下等心力,即生成辦解脫是中等心力,希望自己坐下的時候是衆生、起座必須成佛是上等心力。

  我們必須要有上品之心力。上品之心力來自于什麼?來自于法和導師的加持。我們現前所修學的乃一切乘法之頂點,諸法之精要,所以從法的角度來說,沒有比它更殊勝的法可修、可講、可依。從導師的角度來說,除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寶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佛。既然一切條件都已具備,現前就要開始精進修行。依此作爲增上緣,讓自己的內心生起上品之心力,非常重要。

  【依此善妙所依,結合于勝士上師前信心恭敬,並思維及精進修持兩種菩提心。】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善事,都必須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分爲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兩種。運用勝義菩提心,離我們現前可能有些遙遠,但世俗菩提心則應該時時具備爲妙。世俗菩提心主要講解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願菩提心分爲慈悲緣衆生和智慧緣大覺兩個方面。叁界六趣一切衆生都在遭受種種痛苦,對正在遭受痛苦的衆生能生起慈悲心,稱之爲慈悲緣衆生。但僅僅生起慈悲心還不夠圓滿,我們還要將他們安置到永遠沒有痛苦的地方,即清淨刹土而獲得佛的果位,稱之爲智慧緣大覺。兩者合並一起,稱之爲願菩提心。若僅僅具有這樣的願望而沒有行爲,也不夠,所以,我們必須要精進修學正法來斷除一切衆生的痛苦,安置他們到究竟佛果,就是行菩提心。每次修法過程中,都要銘記這一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