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十二課(十七)獲得暇滿人身 當修法成辦解脫
【內緣五自圓滿中,直說具諸根支分與間接說生于人中。】
在內緣的五自圓滿中,已經直接說明具備五根,並且間接說明生于人道。
【密緣直說具備信心恭敬,間接說信心對境生于中土,及信心之行爲即是業際無倒二者。】
密緣具信心出離心時,也就是見解當中已經生于中土,並且信心之行爲即業際無倒二者也已具備。
這樣一來,叁相圓滿也就意味著十圓滿、八閑暇同時圓滿。反觀自己現前在外緣之上,已經獲得善知識的圓滿攝受;內緣之中五根圓滿;密緣之出離心和信心也已具備,說明我們已經圓滿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總之,如《伏藏根本頌》曰:“常思維六道衆生之數量,即知暇滿難得。”如是所言。
相續修持之理趣,依外而觀,六道中叁惡趣衆生數量最多,而叁善道衆生數量極爲稀少,其因在于未能修持善法。若未修持善法,則難獲得總相暇滿難得,尤其十種圓滿,今日之暇滿人身亦由往昔修善而得,故應該思維:我今後無論如何必當修持善趣與解脫之因——白淨善法!須當發誓。】
由于修善之人數量太少,因此六道衆生中,惡趣的數量最多,而獲得人身的數量則極爲稀少。如今我們獲得暇滿人身,說明我們往昔從事了無量善法,現在善果成熟。爲了不辜負自己往昔的努力,從今往後一定要繼續行持善法,成辦解脫。我們要長時間如是觀想。
【依內言之,思維衆生之痛苦而識暇滿難得。】
從外在角度中思維六道衆生的數量而知暇滿難得,從內觀的角度而言,則應思維衆生之痛苦而識暇滿難得。
【深陷苦苦、變苦、行苦而未能自在之一切衆生,實無閑暇,其因在于未能舍棄罪業。若不斷除罪業,則難以獲得總相暇滿,尤其閑暇圓滿,故當思維:自今日起,無論如何我定要斷除障礙善趣解脫之罪業!需當發誓。】
所謂“苦苦”,就如同叁惡趣衆生一般,前面的苦還沒有消盡,後面的苦又接踵而至,苦與苦之間沒有任何間歇。不僅地獄衆生感受苦苦,人間衆生也會感受。比如父親去世的痛苦還沒有消盡,又面臨母親去世的痛苦;拉肚子的痛苦還沒有消盡,頭疼病又開始了。雖然與地獄衆生相比,這些都是小苦,但意義相同,都是苦苦。
“變苦”是指前面感受的雖然是一種快樂,但後面變成痛苦。不僅叁善道中時時顯現這樣的痛苦,其他道中也同時具備。比如當下感覺很舒服,但第二念想到一件煩惱的事情時又變成一種痛苦。這樣的痛苦在人間比比皆是。
當我們在享受快樂的時候就在造作痛苦之因,這就叫做行苦。叁善道當中時時都存在行苦。
深陷叁苦的衆生沒有閑暇修法,原因是沒有斷除惡業,因此要發誓舍棄罪業,並盡可能在平常的行爲中斷除一切惡業,行持善法。雖然我們現在講解的是共同法,但若能銘記心中,對自己以後的修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依密言之,思維自身功德即知暇滿難得。依此暇滿所依人身,即能成辦總相上中下叁士夫之利益,尤其即生成佛。】
由于我們具有暇滿人身,可以成辦叁士夫之利益:下士道獲叁善道;中士道獨自獲得涅槃果位;上士道可以獲得佛果。
【是故,若未速速獲取精要,則未來極難得此閑暇圓滿,應思維:無論如何我定速速獲取精要,須當發誓。此即爲斷除現世貪著之教言。】
從前面講解的難得之因、難得之數和難得之喻叁個角度就能知道,現在不加以精進修法,想要在未來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恐怕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應發誓依此暇滿人身精進修法,成辦解脫。思維暇滿人身可以斷除現世一切貪著,因此要長時間觀想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