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十二課(十八)出世間禅定修行要點
打坐期間,應該反複觀想人身難得,當內心感到疲勞及清淨時,就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中修止。要記住,觀察修非常重要,不僅在昏沈掉舉時要如是思維修持,即便修成熟口訣法,也應該修持我們這幾天傳講的一系列方便。
初次修法期間,我們安住的時間不會很長,但這並不重要,因爲我們可以先靠觀察修來對治一切煩惱。當它越來越成熟,安住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時間也會越來越長,見解自然逐漸清淨而日益赤裸。因此,無論你現前的修行時間有多長,定力有多高,觀察修都不能擱置一旁。
雖然現前很多弟子已經求過成熟口訣法,但在修的過程中, 我們還是一個初學者,也就意味著我們的修行還要配同著很多起心動念等方便,絕不能用空性來掩蓋一切。就如同我用一塊布蓋住前面的一切物品,然後說什麼都看不見。雖然暫時看不見,但在這塊布的下面,東西可一個都不少,一旦掀起這塊布,被掩蓋的物品就會呈現在我們眼前。同樣一個道理,用空性掩蓋一切,臨時覺得很殊勝,但當空性這個概念消盡的時候,見解還是與庸俗同道,煩惱照舊呈現。因此,修行中應該細致,不能懶惰,不能覺得觀察修很累便把它擱置一旁,而時時用所謂的“安住分”來自我欺騙,這樣一點意義都沒有。
有些人問我,他平常打坐時什麼儀軌都不念,發心以後直接安住是否可以?如果你真的已經達到無改造之見解,當然可以,因爲那時候你怎麼做都是在修行。但作爲次第根機的初行者,恐怕你這麼想的真正原因是懶惰。無垢光尊者曰:“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脫,豈不猶如禅天定?”這就是在告訴我們觀察修的重要性。要知道,懶惰是一種習氣,它時時陪伴在我們身邊,並以不同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的思想、行爲中。只要有懶惰的想法,就說明你的見地還非常低。爲了防止這種過錯,在以後修行的過程中,觀察修絕不能擱置一旁。
對于已經求完成熟口訣法的弟子而言,以修行中安住時間長短來衡量見解高低,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爲出世間禅定不在于時間長短,而在于見地是否清淨。我們把寂止分爲安住分和清淨分,清淨分才是勝觀,是要取之見解。雖然色界一禅中可以安住六千個大劫,無色界天可以安住八千個大劫,但安住時間再長,仍舊是有限製的,即便你認爲這種禅定多麼不可思議,最終還是無法成辦解脫。
我們現前要成辦的是出世間禅定。登地菩薩在一刹那的時間安住見道見解,功德不可思議。一刹那有多長?將六十片葉子疊放在一起,用一根長長的針自上而下快速穿過,一瞬間就可以穿透六十片葉子。一刹那就是穿過一片葉子的時間,非常短暫。但一刹那的時間進入見道——大覺第一入定之境界,功德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即便你念誦一千遍大藏經,都不能與之相比。因此我們要獲得的是出世間之禅定,而不在于安住時間的長短。
這幾天的講法非常重要,回去以後要多看幾遍。我想,如果你的大腦在一天當中沒有飄過幾次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的話,恐怕一天都在懈怠之中。即便口中念誦一些咒語,也只是一種慣性,而不是真正爲了成辦解脫。因此課後多閱讀幾遍聖者言教 ,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