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十四課(一)如何理解竅訣法的修學
雖然從文字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在講解前行,但實際上與正行沒有絲毫矛盾,因爲我們平常就在配同著前行而做修行。
從根機的角度而言,今生能對密法生起信心爲上等根機者,因爲宿世積資淨障已經很充分。即便如此,修學密法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不同的現象,所以上等根機還要繼續細分爲叁種:上等之下等根機、上等之中等根機和上等之利根者。從兩個角度概括,即上等之次第根機和上等之利根者。
正是由于根機不同,無上竅訣大圓滿分爲真實教授與方便教授兩種。真實教授針對上等之利根者,不需要五道十地之過程,直指心的本性,當下就能開悟。但由于末法時代衆生煩惱沈重的緣故,僅憑這樣的方式印證,恐怕弟子難以接受,這時我們不得不依靠方便教授講解五道十地之過程。以我們平常所修行的法而言,先從前行開始入手,逐漸開始修學正行。
即便修學正行,也要配同著前行。往昔有一位學者問一位高僧大德曰:“殊勝悉地乃依上師與本尊何者而得?”當時這位高僧大德回答:“二者分離之修行皆不得殊勝之悉地。”也就是說,當修法形成二法,前行爲前行,正行爲正行時,成辦解脫了不可得。當然,從行善的角度來說,因果無欺,無論從事什麼善法都有功德,但想即身成辦解脫,僅憑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由此可知,想要即身成辦解脫,我們必須把一切法融于一法當中修行。正如曆代高僧大德所言:“若證得上師、本尊、叁世諸佛、自心、一切輪涅等無二之時,即能顯現殊勝悉地。”
我們說過,初次修法期間,要將修法分爲前行和正行兩個階段,但如今也已知道,修學諸多法門是由于衆生根機不同以及我們修法期間多方面條件不成熟的緣故,實際上一切法必須要融于一法當中。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無量,入乘之門衆多,演說之詞聚亦廣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實義之精華,胸中雖持十萬之多法函,臨終之時亦難獲真實利益。”雖因衆生根機不同而有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便道,但在修行過程中,必須要把一切法都融于一法當中修行,這就叫做竅訣。
前兩年我們講堪布昂瓊的《前行備忘錄》時也說過,無論今生通達多少理論,修行過程中都必須要借助上師的教言。因爲理論是從不同角度根據不同根機安立的,但修行過程中應把一切教理都歸納到一個法中修行。這就是我們通常所修行的竅訣法。
當然,由于修學竅訣法弟子的根機還沒有達到上等根機,修行過程中不得不依靠次第方式成辦解脫。但要記住,雖然我們把整個修行次第分爲前行和正行,但這並不意味著實修時必須要把這兩個法分開修,只要條件具備,還是應該把前行和正行合爲一體修行。
比如我們把平常所修竅訣法的過程分爲寂止和勝觀。前面著重講解寂止的目的在于何處?往昔我等曆代傳承祖師曾經說過,心在散亂時期,印證見解也不可了悟。因此,想要澄清一切粗大之妄念,首先要從有相定——寂止開始入手。當然,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如曆代高僧大德一般,不需要走很長的過程,僅在一法當中就能成辦解脫。如禅宗二祖慧可大師問達摩祖師如何安心,達摩祖師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大師反觀自心的當下就開悟了。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前聽《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就能開悟。類似這樣的禅宗公案不僅漢地很多,藏傳佛教曆史上也比比皆是。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初次在黃教寺院卡塔瑪依止的導師紮才尊者,曾在一位龍薩派的導師前聽聞了很多龍薩派的竅訣法,同時也是薩迦派的信衆。上師說,當時他在紮才尊者前修決斷心之根本,在破人我的時候,就已經破除法我而證得了心的本性,但自己當時並不是很清楚,這位導師也沒有說很多。後期在根本上師昌根阿瑞仁波切面前彙報見解時,昌根阿瑞仁波切說,他早在依止紮才尊者時就已經開悟了。
因此,若我們能具備祖師大德這樣的定力和福報,當然非常好,不需要講解五道十地之過程就能證悟心的本性,但由于末法時代衆生煩惱沈重,還是應該按照次第道而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