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五課(二)阿賴耶識之狀態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五課(二)阿賴耶識之狀態

  平常我們都在修禅定,也知道禅定要具備兩個條件——明空不二、便智雙運、境心無別、樂空無別等。雖然名詞很多,但實際上都是指當下的一種說不出來的清明之狀態。

  禅宗將這種境界描述爲“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密宗則描述爲“超越言語之見解”。要記住,這些诠釋的真正要義,是說最了義的見解超越世間,不在時空範圍之中,而不是說證悟以後不會說話。如果證悟後全都變得像啞巴一樣,我想恐怕沒人敢修這個禅定了。這種境界非常深刻,有很深廣的要義,需要你們去修、去證、去悟,而不僅僅是由我來講。當然有時候也需要稍微講解一下,印證你見解的對錯,但是想要赤裸這個見解,多數還要靠自己去修。

  我們常說自己的見解是明空不二,但這樣的說法太粗糙。明空不二,什麼是明?什麼是空?出世間禅定是非常細致的,因爲要從八識的範圍中超越。雖然我們現在的禅定還摻雜一些意識成分,畢竟我們還沒有了悟,沒有完全證悟大覺第一入定之境界,所以見解稍微摻雜一些意識成分,也很正常。但想真正赤裸見解,必須從八識的範圍中超越。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第八識。第八識也稱爲阿賴耶識,是起現一切識聚之基礎,是習氣。第八識的境界如同悶厥和酣睡一般,五根已經遮止。比如酣睡,一晚上好像只有一瞬間,這個過程是怎麼過來的卻不知道,總之一醒來,天已經亮了。這時心識完全處于無相,一點感覺都沒有。我們在修行過程中,很多人說眼根已經遮止,什麼都看不見了,而且當下沒有看不見的思維,只有後面有思維的時候,才感覺到前者的境界——五根遮止,什麼都看不見、聽不見,意識當中也沒有絲毫之明了,感覺不到什麼。這就叫做第八識阿賴耶識。

  通常人認爲這就叫做入定。即便叫入定,也稱之爲第八識阿賴耶識,與成辦解脫完全無關。當然在修學出世間禅定的過程中,我們講過:“心在散亂時期,印證見解也不可了悟,因此首先澄清粗大之妄念,從寂止開始入手。”這時即便有一些第八識的境界,也是不錯的。雖然境界不是出世間禅定,但臨時已經止息粗大之妄念,是成辦更高見解的臺階。要記住,在這種境界中即便安住的時間有多長,還是世間禅定,仍舊在輪回的範疇之中;即便感覺這種境界有多麼圓滿,最終得到的只是無想天,永遠達不到出世間禅定。

  往昔密勒日巴尊者在山上打坐修行的時候,有一個牧童對他生起無比之信心,祈請尊者給他傳一個禅定。尊者見牧童根機不錯,就給他傳講了一個世間禅定。牧童在另一個山洞中,一入定就進入到第八識狀態中。天色漸晚,牛都回家了,但牧童始終沒有回來。家人召集全村的人到山上找人,經過七天七夜,最終在一個山洞中找到了小牧童,他還在那裏打坐。他一出定就問:“你們怎麼上來了?我是不是該回家了?”雖然經過七天七夜,但在他的感覺中,就是一瞬間。可能很多人認爲這個見解很高,但實際上這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