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聖道分
八宗。即佛教八宗:律宗、華嚴宗、天臺宗、叁輪宗、法相宗、真言宗、禅宗、淨土宗。
八定。色界的四禅定與無色界的四空是,合稱爲八定。
四禅定是初定、二禅定、叁禅定、四禅定;
四空是空無邊處定、識無過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八念。有兩種解說:
一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二是阿那律八念經中所說的八念是:
1、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2、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3、 道從遠離,非聚會得;
4、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5、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6、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7、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8、 道從戲樂,非戲行得。
八法。教、理、智、斷、行、位、因、果等叫做八法,而一切的法門,都不離此八法。
八味。佛的大涅槃境界共有八種的法味。
即常住、寂滅、不老、不死、清淨、虛通、不劫、快樂。
八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脂粉、香水、不穿華麗的衣服、不觀玩歌舞妓樂,七不睡臥高大床褥,八不非時食。
八苦。
1、生苦。在胎如處監獄,出胎如鑽穴隙,是爲生苦;
2、老苦。眼昏耳聾,氣虛體弱,是爲老苦;
3、病苦。四大不調,面黃饑瘦,是爲病苦;
4、死苦。疾痛喪生,水火殒命,是爲死苦;
5、愛別離苦。骨肉分離,魂牽夢萦,是爲愛別離苦;
6、怨憎會苦。惡眷敗家,仇人見面,是爲怨憎會苦;
7、求不得苦。名利愛樂,圖謀不成,是爲求不得苦;
8、五陰熾盛苦。五陰的熾盛,蓋覆真性,故死了之後,覆須再生,是爲五陰熾盛苦。
八難。見聞佛法有障礙的八難處:地獄、餓鬼、畜牲、北俱盧洲、無想天、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
其中地獄餓鬼畜牲屬叁惡道,因爲業障大重,很難見聞佛法;
北俱盧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曉得佛法,故不能了生脫死;
無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那裏的人也不能了生脫死;
患了盲聾瘖啞的人,自然見聞不到佛法;
世智辯聰是世人仗著小聰明,不肯虛心修行,甚至還會毀謗佛法;
生在佛出世前或佛涅槃後,都見不到佛和聽不到佛法。
八觸。指人們獲得初禅定的時候,身體上所發生的八種感觸。
一是動觸,即在坐禅的時候,身體忽然生起顫動的現象。
二是癢觸。身體上發癢,好象無處身之地。
叁是輕觸,即感到身輕如雲,好象在天空中飛行一樣。
四是重觸。即感覺身重如山,不能移動分毫。
五是冷觸。即感到身冷如水。
六是暖觸。即感到身熱如火。
七是澀觸。即感到身如木皮。
八是滑觸。即感到身滑如脂。
八大金剛。金剛手菩薩、妙吉祥菩薩、虛空藏菩薩、慈氏菩薩、觀自在菩薩、地藏菩薩、除蓋障菩薩、普賢菩薩。
八大明王。八大金剛的別稱。大妙金剛經說八大菩薩現身作八大明王。
金剛手菩薩現身作降叁世明王;
妙吉祥菩薩現身作兩臂六頭六足之大威德金剛明王;
虛空藏菩薩現身作大笑金剛明王;
慈氏菩薩現身作大輪金剛明王;
觀自在菩薩現身作馬頭金剛明王;
地藏菩薩現身作無能勝明王;
除蓋障菩薩現身作不動尊金剛明王;
普賢菩薩現身作步擲金剛明王。
八大菩薩。文殊、虛空藏、觀世音、救脫、跋陀和、大勢至、堅勇、釋摩男等菩薩。
八忍八智。
一、苦法忍,苦法智。
二、苦類忍,苦類智。
叁、集法忍,集法智。
四、集類忍,集類智。
五、滅法忍,滅法智。
六、滅類忍,滅類智。
七、道法忍,道法智。
八、道類忍,道類智。
八福田。佛、聖人、和尚、阇梨、僧、父、母、病人。
佛、聖人和僧屬於敬田;
和尚、阇梨、父、母屬於恩田;
病人屬於悲田。
如果有人能夠恭敬供養上述之八種人,就可以得到無窮的福報,所以叫做福田。
八正道。又名八聖道,即八條聖者的道法。
1、 正見。即正確的知見;
2、 正思惟。即正確的思考;
3、 正語。即正當的語言;
4、 正業。即正當的行爲;
5、 正命。即正當的職業;
6、 正精進。即正當的努力;
7、 正念。即正確的觀念;
8、 正定。即正確的禅定。
修此八正道可以證得阿羅漢果位,成菩薩。
八種施。八種的布施;隨至施、怖畏施、報恩施、救報施、習先施、希天施、要名施、爲莊嚴心等施。
八種勝法。受持八關齋戒的人(受八戒),可以獲得八種殊勝的功德。即不墮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牲、不隨修羅、常生人中出家得道、欲天之上、恒生梵天、值佛請法、得菩提。
八功德水。具有八種好處的水。
1、 澄淨——就是水澄清潔淨,沒有汙穢。
2、 清冷——就是很清淨涼冷,沒有昏濁煩燥。
3、 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
4、 輕軟——就是水的性質,輕浮柔軟。
5、 潤澤——就是滋潤滑澤,有益身心。
6、 安和——就是安甯和平,沐浴其中,安穩舒適。
7、 除患——就是喝了這種水,不但可以止渴,還可以去餓。
8、 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長人們的善根。
以上述的八功德水,充滿於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和須彌山與七金山之間的內海中。
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個進入佛地的門戶。
八萬四千勞塵。八萬四千個煩惱,勞塵就是煩惱的意思。
八聖道分。即八正道。(見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