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十叁)▪P2

  ..續本文上一頁重,反生怨恨,這是非常不應理的事。所以他們應該放下對自宗的貪執,具有質直之心,才能真正走上解脫之道。

  壬二、余義

  那麼,既然外道也同樣認爲要舍棄諸有,才能獲證涅槃,那他們與內道的區別在哪裏呢?

  

  

不知舍方便,無由能棄舍,

  

是故牟尼說,余定無涅槃。

  (唐譯:

  

不知舍證因,無由能舍證,

  

是故牟尼說,清涼余定無。)

  難詞釋義

  余:指內道之余,即外道。

  頌文直解

  外道僅有舍棄叁有的意樂,但是卻不知道舍棄的方便,所以他們不可能真正舍棄。是故佛說:外道決定不可能證得涅槃。

  (唐譯:外道雖有舍棄生死與求證涅槃的意樂,但是因爲嫌憎、背離真空,耽著妄有,導致不善知舍與證的方法,所以不可能成功。是故佛說:四沙門果,我法中有,余法定無。)

  釋義

  本頌前兩句指出外道不能證得涅槃的原因,後兩句引佛語證明。

  要舍棄雜染的輪回,證得清淨的涅槃,必須要依靠真正的空觀,也就是觀一切法爲空。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的方便。但是真正的空觀,不見于一切外道的邪論之中,只有佛法中才有。外道們只有歸依了叁寶,奉持真正的空觀,才能獲得解脫。如果執著己見,誹謗空觀,那就永遠不可能獲得解脫。

  龍樹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說:“說我蘊實有,世間數論師,勝論裸形前,試問離有無。故應知佛法,不死真甘露,離有無甚深,是不共正法。”應該問那些執著我與蘊實有的內道中的傲慢聲聞與外道,以及數論派、勝論派、裸形派,他們到底是否遠離了有與無。他們必然無法給出清晰的回答。故只有佛法,才能給衆生帶來不死的甘露,因爲佛法極其深,遠離了一切的有與無,是與所有外道都不共同的正法。

  外道因爲沒有質直心,所以對內道叁寶不會産生信心。那麼現在的人也是一樣。如果有質直心,就會開始聞思修佛法,所以質直心很重要。

  上面講了不具質直心的過患,接下來講不具備智慧的過患。

  辛二、不具智慧之過患

  

  

若于佛所說,深事以生疑,

  

可依無相空,而生決定信。

  難詞釋義

  深事:隱蔽難測之事。

  頌文直解

  若對于佛所說的四谛甚深義等,極爲隱蔽的所量,有人不具備觀慧,未能如實了達,而生起疑惑,就應該首先對無相空生起信解,即對隱蔽的四谛義等,生起決定的信心。

  釋義

  導師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有很多是超越衆生現量所見的。比如現在有很多人對佛所說的六道輪回、叁世因果、極樂淨土、四谛等等的法義,抱有將信將疑的心態。那麼如何能證明佛所說的,必定是真實不虛的呢?本頌提供了一個非常妥當的辦法,那就是對佛所說的最最深奧的法,也就是無相的真空,進行比量推理。經過比量推理後,必然能去除對諸法自性的執著,確立無相空的正見。因爲佛對最深的勝義無相空都作了正確的宣說,那麼對于比這淺顯的世俗法,也必定做了正確的宣說。就像一位壯士,能舉起一百公斤的物體,那麼他必然也能輕易地舉起八十、六十公斤的物體。

  但是外道又這樣想,如果佛所說某一部分是真實的,就能類推出其他的內容也都真實,那麼他們這些宗派也就同樣可以這樣做。前面也說了,要舍諸有,才能涅槃,這是佛法和其他宗派都認可的,于是外道就說,可見他們自己也有正確的地方,因此可以推出他們的所有法都是正確的。對此聖天菩薩說:

  

  

觀現尚有妄,知後定爲虛,

  

諸依彼法行,被诳終無已。

  難詞釋義

  妄、虛:此處都是顛倒、錯誤的意思。

  現:指現起、表面的事物。

  後:指隱蔽的事物。

  頌文直解

  這並不相同。外道觀察表面、粗大的事物,尚且有顛倒之處,由此可知他們對隱蔽難知之義,必定愚蒙無知。那些缺乏智慧,而依外道法而修行的人,將被欺騙,而流落在無盡的輪回之中。

  釋義

  本頌前兩句指出外道所說爲顛倒法,後兩句指出對此缺乏分辨的智慧,而盲目跟從,將會導致的嚴重後果。

  佛所說的一切法可信,是因爲佛所說的最深奧的勝義無相空真實可信。但是外道則完全不同,他們首先在最粗淺的現世法上,就有許多錯誤的地方,因此恰恰說明了,他們所說的內容越深奧,錯誤也就越多。就像一個連滿月的月亮都看不清楚的人,就更不可能看清楚星星了。比如色法是現量見的,但是數論外道說色法上具有苦樂舍的自性,這就違背了衆生的現量感受,與比量推理。連這樣明顯的事實,都已經混淆,那麼對于他們關于勝義谛中有神我與自性的教義,就更不能相信了。

  那些想要解脫,但是又缺乏揀擇智慧的人,如果接受了外道的法義,那麼他們就會被各種錯誤的見解蒙蔽。即使精進修行,也會在邪路、歧路上用功,而根本沒有出離輪回的機會。他們唯一的機會,就是要具有辨別的智慧,認清只有內道才能真正幫助他解脫,這樣幡然醒悟後,才能真正走上解脫之路。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十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