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十五)善是入禅之路

  (二十五)善是入禅之路

  禅師們曾強調直觀是通向開悟之路,但以筆者的看法,不僅是頓悟,而且許多發自內心的善念也能使我們掙脫小我的軀殼,打破觀念和範疇,而直達真如境界。當我們的善念從內心中流出,而不局限于責任義務等觀念時,這就是禅。下面是有關這方面的幾個故事:

  1、韓伯俞:

  他的母親性情非常暴躁,當他小時,常遭母打,但他每次都很樂意的接受挨打,毫不哭泣。有一天,當他挨打時,卻傷心的哭了,他母親大爲驚奇的問:“以前你受罰時,都很高興,爲什麼今天卻哭了”。

  伯俞回答:“以前媽打我時,我感覺得痛,所以知道媽很健康,但今天我不覺到痛,因此深恐媽體力衰弱,怎能不哭呢!”

  2、洪祥:

  他的父親患了癱瘓,他日夜服侍,遞湯送藥沒有一刻休息,但他父親感到要新婚的兒子整晚離開媳婦,有點過意不去,便對他說:“我現在好一點了,你回房睡吧!晚上只要留個仆人服侍就夠了”。

  洪祥表面上答應父親的話,可是一等父親睡了,便溜進房間睡在父親的床旁,深夜,他父親下床,看到仆人正在熟睡,便想自己站起來,但很痛,正要趺倒時,洪祥趕緊起來扶住了他,他父親奇怪的問是誰,他回答“爹,是我”他父親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抱住了他哭著說:“天啊!你是這樣的孝順啊”!

  3、楊

  :

  他離別雙親到四川去拜訪無際菩薩,在路上碰到了一個老和尚,那和尚問他:“你去那裏”?

  楊

  告訴對方他要去做無際的學生,老和尚便說:“與其去找菩薩,還不如去找佛”。

  楊

  問:“那裏有佛啊”!

  老和尚回答:“你回家時,看到有個人披著毯子,穿反了鞋子來迎接你,記住,那就是佛”。楊

  依照吩咐回家,在抵家的那天,已是深夜,他的母親已睡覺了,一聽到兒子叫門,高興得來不及穿衣,便披上毯子當外衣,匆忙中,拖鞋也穿錯了,趕緊來迎接兒子,楊

  一看到母親這種情形,立刻大悟,此後他便專心侍奉雙親,並寫了一大部的孝經注。

  最有意義的是,楊

  的故事出于道家的轶事中,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道家也運用了佛菩薩的智慧(因爲這個老和尚即是無際)來宣揚儒家的倫理。

  當道德是從赤子之心的淨泉中流出時,那也是非常柔和美麗的,它也和蛙聲一樣的,使我們能夠大徹大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