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十四)莊子和法眼

  (二十四)莊子和法眼

  梁山緣觀視師是屬于曹洞宗的人物,有一次某和尚問他什麼是“正法眼”?他回答:“南華裏”。“南華”就是莊子一書(天寶元年诏號莊子爲南華真經),這回答使那位和尚大爲吃驚。因此又問:“爲什麼在南華裏”?梁山回答:“因爲你問正法眼啊”!

  莊子和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許多禅師都是由莊子的道而悟入,例如明朝的憨山德清(公元一五四六至一六二叁)曾寫了一部莊子注,我覺得它遠比郭象的注解爲出色。

  大慧宗杲曾引申莊子的思想,認爲道是超于“言”和“默”的。他不僅厭棄話頭禅,和默照禅。而且反對禅理是在于公案。他甚至要燒掉老師圜悟所寫的岩集。他眼中的禅正和莊子的道一樣,是無所不在的。實際上,禅是因時而爲與不爲,語時默,默時語,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完全在于時機。假如你行得其時,便等于不行,言得其時,便等于無言。

  由于大慧學說的淵博,可見他是思索多于默想。他像一位歌唱家那樣高唱入雲,令人覺得他的聲音是發自喉嚨,而不是丹田。唐代的禅師們卻發自腳跟。大慧由于過份的出色,反而使他的思想不易深入。所以臨濟宗到了大慧,正像法眼宗到了延壽便逐步衰微,這也不是偶然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