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與現代生活
演講 賢崇法師講于複旦大學
打開心量 放下自我 活在當下奉獻真愛
——賢崇法師的人生目標
大家晚上好!講課之前,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冥想。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把心收回來,把身體放松。從現在開始,請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不要反思過去,更不要挂礙未來。你感覺自己正處在宇宙的中心,身邊是茂盛的大樹、巍峨的高山、涓涓的溪流、啁啁的鳥鳴、暖暖的春風,前面有一大片的海,你整個身心沐浴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之中。現在大家起一個念頭,你發現你身邊有一切的善神,每一個神,每一尊佛,每一個宇宙的能量,把所有好的東西注入到你的體內。這股宇宙的力量把你身上的病痛、挂礙、愚昧沖刷殆盡,留在你生命中的都是清靜的、光明的、智慧的能量。你會感覺到你的身體就像琉璃一樣透徹、潔淨、無瑕。現在大家把手伸出來互相搓摩,搓得熱熱的時候,捂在你的眼睛上,然後用中指壓住你的眉毛重重地往外拉。再用中指壓住眼下框往外拉,再用大拇指壓住太陽穴順著按,逆著按,一定要用勁。五個指頭壓住頭發根部重重拉到頭頂上,讓你每一根頭發都受到指壓;然後回過頭來,用手對臉部做一個全面的推拿,讓你的皮膚非常的輕松舒適。做這些動作的時候不要睜眼,全部做完以後再把眼睛慢慢睜開。
是不是特別舒服?剛才我們做的就是一個小小的禅修。所謂的禅修,是不斷讓自己起正念,不被自己的邪惡心念所左右。修禅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得到自由、愉悅、安祥、自在的狀態。
今天,我希望把佛教最基本的思想、最貼近于現代生活的一種方法給大家做個簡單扼要的介紹,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是空的智慧,二是當下的力量,叁是心念的力量,四是慈悲的力量。
一、空的智慧
佛說:“諸法因緣生,我說即是空。”大家也常聽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在佛教裏面,“色”是物質,宇宙中的一切物質性事物都叫做“色法”,有兩層含義:一種叫障礙,一種叫變壞。比如這個講臺放在這裏,我們就不能站在相同的空間裏面,指物質層面的障礙性;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化、生滅,這個物質的東西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壞。宇宙間所有的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流動而變化,這些東西不是永恒固定不變的,我們把事物變遷這樣一種規律叫做“空性”。
空這種精神,讓我們透徹地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使我們能超然地活在這個世間,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空的智慧。空的智慧要求我們以更睿智的眼光來看待宇宙間形形色色的各種事物。色只不過是浮在我們面前的一些表象,而空是了解到事物的本質、特性、規律。
我們可以把時間分成叁塊,過去、現在、未來。現在這一秒嘀嗒跳過去的時候後一秒就上來,中間不斷在生滅,不斷在流動。時間是這樣,物質也是這樣,比如這個講臺,昨天、今天、明天我們看到它的外形都是如此,但是它裏面所有的結構原子、分子都不斷在變化之中,後一秒的講臺已經不是完全不變的前一秒的講臺了。有一個醫學家曾告訴我,叁天前的你和叁天後的你,身體所有的細胞都煥然一新。
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遵循這種規律,家庭的組建、成功的事業、朋友間的友情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我們一直只停留在原有的觀念裏面,總是抱著這樣一種固有、永恒、不變的執著來做人做事,我們以後的生活會因此而形成非常大的障礙及困擾。打個比方,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這樣的事,順利的時候,朋友們天天圍繞在自己身邊;而當遭遇災難之時,他們非但不理自己,甚至還會落井下石。你會覺得以前對他付出的感情,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費了。你覺得這個世間對你不公平,這個社會對你不公正,于是憤憤不平、悶悶不樂。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我們內心不了解宇宙這種變化的規律。其實,碰到這種情況不必難過,因爲這就是人性。當我們可以從人性的高度來解析身邊的愛人、朋友、同事及各種複雜的人際關系時,心裏便會非常地坦然。我們爲什麼想不開,爲什麼不開心?是因爲我們沒有把世間事物的規律掌握好,總是誤認爲這個東西現在好的話,就會一直好下去。然而,你要知道,你自己在變,你身邊所有的東西都在變,你的思想和觀念也會隨著這種變化而變化。
佛教就告訴我們一種空性的思想,並用它來解釋事物的變化無常和生命的流動狀態。如果今天前面突然間出現一道牆,你很迷惑,明天突然出現一顆樹,你又覺得不理解。你的前面不斷變化,你不知道人生該何去何從,你的心態該如何調整。只有從一定的高度了解了事物的本質,你才能以非常寬廣和超然的心態去看待各種各樣的事物現象。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這個世界活得從容自在。
我們的人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惑,但如果想開了,也很簡單,無非就這幾件事情:衣、食、住、行。人最需要的東西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如今我們卻給它加了很多其他不必要的因素,衣服要穿名牌,有了名牌還想要超級名牌。一件衣服的功能是什麼呢?夏天遮醜,冬天保暖,就這麼簡單。我經常跟別人講,原始人類的生活狀態何其簡單,白天就尋找填飽肚子的食物,找一些樹皮或獸皮遮住身體,既遮醜又保暖;晚上,找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洞穴睡在裏面。吃、穿、住就這叁個簡單的生活理念。而現在變成怎麼樣了呢?我們有了一百萬就想要一千萬,有了一千萬就想要一個億,欲望無止境,很多人都猝死在追求金錢的道路上。
在座有沒有人養過金魚?你們知道金魚是怎麼死掉的嗎?大多數金魚是撐死的!不是餓死的。一條金魚兩個月不給它喂食絕不會死掉,若你不斷給它喂食,它兩天就死了。人也是這樣,不斷追求跟生活無關的東西,就會倒在這樣的路上;爲什麼會倒在這樣的路上?因爲他們所追求的東西都是錯誤的!很多人認爲佛教講空的思想是消極的,認爲懷有這種思想的人沒有追求,只會跑到深山叢林裏面去,過沒有任何物欲追求的生活。實際上並非如此,並不是說我們不要或不能追求這些東西,而是我們該以一個非常智慧的心態立足于天地之間,以一顆更從容和寬廣的心去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不要因爲名而讓自己變成名的奴隸,不要因爲錢而讓自己變爲錢的奴隸。做自己的主人才是人生當中的真谛!要智慧地讓自己活得快樂!有時間度假的時候,盡情地放松,讓身心得到很好的休息;工作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從工作當中找到種種樂趣。因爲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的每天都是一個過程,只有用心把過程走好,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當下的力量
禅宗所講的平常心,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當下”,時時刻刻把握此時此刻的覺知。古代有一個禅師,有人問他什麼是禅?他說:“饑了吃飯,困了睡覺”。我的所作所爲就是聽身體語言的召喚去做一些事情,這就是禅。佛教修行都要求每個弟子活在當下。打坐的時候,我就專心一意地坐禅;走路的時候,我就一心一意地走路;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就望著他的眼睛,全身心感受和他交往的喜樂;吃飯的時候,我就用全身心去感受品嘗菜的滋味。特別是青菜剩下一點纖維的時候,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道。我曾經參加一個培訓,老師給我們每個人發一個葡萄,那個葡萄吃了五分鍾。拿一個葡萄,他會讓你先看,看完以後,再用鼻子聞,聞了以後含在嘴裏,含兩分鍾,然後咬一下,感受一下,咬一下,感受一下,我發現那個葡萄是有生以來吃到的最好吃的葡萄。
我們要有這樣的用心與覺知,讓自己活在當下。如果時刻處在這樣一種狀態裏面,你的生活質量、你的人生就會跟以前不一樣。但是我們現在往往都不是這樣了,似乎整天都在趕,打上車,眼看時間來不及了,拼命催司機快速行駛。實際上,你在坐車的時候一直在挂礙自己,既然時間來不及了,去擔心又有什麼用呢?去催司機提速,最後闖紅燈讓警察逮住或者把刹車變成踩油門,那不是更恐怖了嗎?所以說,焦慮、著急對我們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現代人狀況非常糟,如果身體不好,心態也跟著去焦慮的時候,那叫身心疲憊,有朝一日會承受不住。爲什麼現在癌症那麼多,因爲每個人的心浮著,沒用清涼的心面對你的生活,所以請不要著急,好好把握當下,你會發現你的生命質量會遠遠超過之前的狀態。就像一個運動員一樣,如果說我要得金牌,比賽之前種種壓力壓在身上,整個中國都期望著我,拿到金牌才是我唯一的出路。一旦出現那種焦慮的狀況,往往得不到金牌的;而如果以一種當下的心態全身心去付出的時候,這個金牌肯定是你的。
當下這一思想的力量非常大,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人生的品質就會大幅度地提高。我們要把“當下”這個詞牢牢記在心裏,刻在精神的深處,好好地用起來,你會發現,人生原來是可以如此精彩與美好的。
叁、心念的力量
第叁個,我們講“心”。如果現在我起一個非常清淨的心念,把浮躁、挂礙、恐懼、不安的心放下來,我整個身心就會非常甯靜和安祥,感受到人生充滿著希望,時刻都處于非常快樂的狀態,身心沐浴在陽光明媚、春風吹拂、鳥語花香的環境中。我們叫這種狀態爲天人境界。反過來,脾氣一發起來,整個腦袋一片空白,滿臉充血,兩眼瞪圓,這個當口,怒火燃燒著整個身心,血液加快、心跳加速,這樣的狀態屬于餓鬼的狀態。我們一個心,前一個念頭是屬于天人的待遇,後一個念頭屬于餓鬼的狀態。我們人的一生真的就是如此。不斷的起正念,不斷起善念,不斷起利于別人、幫助別人的寬廣豁達愉悅的狀態的時候,你的人生會因爲這樣的念頭轉變而轉變。當一個人起嗔恨發大脾氣時,整個頭腦一定一片空白,他所做的決策沒有一絲是明智的,他就處于愚昧的狀態。此時的頻道就和叁惡道相呼應。我們現在所得到的狀態,是我們以前所動…
《禅與現代生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