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現代生活▪P2

  ..續本文上一頁的念頭的結果。今天動什麼念頭,就會影響到未來人生的狀態。

  有一本書叫做《水知道答案》。連水都知道,你對它說壞話,它的結晶體就非常難看;你說好話,它就變成非常好的結晶體,連水都有這樣的感知,何況我們人呢!你跟別人溝通交往,起的念頭不正,不是全身心真誠地跟他交流的時候,人家都會感知到。如果我在這裏跟大家賣弄學問,誇誇其談,你們會感覺到所講的東西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我不想聽他;如果我真正發自內心地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學佛的心得體會,大家就能收到這樣的信號。每次我上臺演講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我能幫助他們什麼,我有什麼東西可以奉獻出來,只有這樣想,這臺演講我才會全力以赴去做,而聽衆也一定能夠收到這樣的信號。

  我們的人生沒有轉播,都是直播;直播就要求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先告訴自己,我動什麼念頭,你動歪念人家都會感覺得到,你動正念人家也能接收得到。人生裏面,畜生、餓鬼、地獄是你自己的選擇,天、人、佛道也是自己的選擇,不能怪父母、老師,更不能怪上司,也不能怪社會。這是佛教一心即有六道的概念,我們人生的好壞就決定于我們起什麼樣的念頭。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護住我們的心。念頭轉變了,我們的人生就會跟原來有一個天壤之別。

  你們知道佛教裏面菩薩是什麼概念嗎?菩薩不會規定你今天不能出門,今天不能喝水,今天不能走路,今天不能大笑,今天不能什麼。它沒有製止這些東西,而是治念頭。佛教裏面,菩薩是因,佛是果。要想成佛就要修菩薩戒,修菩薩戒就是戒需要戒的是念頭。我們如果想未來的人生都很好,就要時刻把正的念頭護住,善的念頭護住,不讓自己起邪念。剛才講一心産生六道,這個六道有因和果,動壞的念頭就會結出惡的果實,而善的念頭就會結出美的種子

  這裏講一個故事。有叁個泥水匠在建一座房子,叁個人同樣的工種同樣的做法。然後有一個記者去訪問他們,問第一個人:師傅你在做什麼?“哎呀!沒辦法呀,生活所迫,妻子要養,孩子要讀書,只好在烈日下砌牆。”第一個是被迫的。第二個說:“我在建一個大廈,建起來也有一份功勞很快樂!”第叁個說:“我在建一個美麗的城市,這個大廈建起來就會襯托這個城市更漂亮。”二十年之後,第一個人還在某個工地上砌牆,還是抱著不得已的心態接受烈日的煎熬;第二個人已經成爲高級工程師,在那裏指揮建造大廈;第叁個已經成爲這個城市的市長。同樣一份工作,你以不同的心態接受,最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這個故事聽起來好像覺得是天方夜譚,並不是我在調侃你們。從當下開始,你的信念、你的格局、你看待問題的方法都要改變,你不改變永遠都是這個狀態。我們說,你的心願有多大,你的眼光有多遠,你的未來就會有多大的成就。如果說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做事情的方法、自己未來的人生會想要改變,那即使你是一個洗廁所的人也會洗得非常出色。

  孔子也講過,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要正念,然後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念頭不正的時候,你的福報很薄,念頭很正的時候,福報就會不斷加厚,我們叫“厚德載物”。特別是對剛剛走入社會的人來講,你選擇的職業、所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利于這個社會,有利于地球的發展,能幫助到更多的人,這樣的話,你的事業一定會越做越好;相反,如果你總想投機倒把,總想坑害別人,總想得到眼前利益,最後的結果就像你起的念頭一樣,石頭扔到天上去,最後掉下來砸到你自己頭上,這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而是你自己送給自己的。很多人說那是上天懲罰我,我要說,不是上天,是你自己種下的這個邪念,所以後面就産生了惡報,也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也。

  四、慈悲的力量

  後面講第四個問題,叫做慈悲。慈是什麼?慈是給予、是快樂;悲就是拔除其苦,同感其苦,憐憫衆生。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的寺院裏面供的佛像香火最旺的是什麼?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爲什麼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和尊敬呢?因爲她是慈悲的象征。爲什麼寺院裏面羅漢的面目沒有菩薩好看?因爲菩薩有大愛,他的存在都是爲衆生而存在,以利衆生爲他的人生目標、導向;而羅漢是追求自身得解脫爲根本。

  佛教講宇宙間的一切衆生時刻處于衆苦煎熬的環境裏面。生、老、病、死跟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陰熾盛苦合起來稱爲“八苦”。我有一個朋友,查出癌症時沒注意,還是亂吃亂喝,當生命剩下最後一個禮拜時,我去看他。原來長得英武雄壯、非常英俊的一個男士,最後臉色發黑黃,臉上所有皮膚都跟骨頭粘在一起,躺在床上只有出氣,沒有進氣,五髒六腑像被千刀萬剮一樣難受,苦到最後已經沒辦法用語言、表情來表達了。我覺得這樣一種狀態太可怕了,當時我回來就想,我要做很多的善事,培植深厚的福報,到時候我要死的話可以死得快一點,不要受這種痛苦。真的,去看看這些病危的人,會感覺我們人生很無常,現在我們長得四肢發達,身體健全,好像沒有什麼病痛,但這些東西隨時都會降臨到我們身上,如果不修福報,身上沒有什麼德行,那種惡報就會如影隨形降臨到我們的身上。

  佛教裏面講,我們每個人要修福,修福好比是我們在銀行裏面存很多錢,這樣就不用擔心明年的生活有問題。剛才我講了正念,講了因果,我們每個念頭起的是正面的時候,我幫助的人會更多,所有人都會用仁愛、慈祥、包容、尊敬來反饋到我身上。

  2007年,我手上只有30萬現金,但是我要建造1700萬的工程。我叫包工頭開始動工的時候,自己都不敢想象,後面這麼大的一個工程怎麼完成,但奇迹一年就完成了,當時我自己都大吃一驚,怎麼能夠完成這麼快?說實話,我當初沒有想到怎樣籌集資金,但我當時有一個信念,我要通過這個平臺去幫助更多的人,設計一個寺院讓每一位現代年輕人都喜歡。當你發現你這樣去做的時候,所有的善緣全部聚攏到你身邊,你所有的想法都能完成,這就是理想的結果。不要認爲這是很玄妙的東西,和物質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不是這樣的。如果你跟身邊的人講誠信,講包容,講真、善、美的時候,他們都願意跟你在一起,願意跟你合作,願意把最好的項目跟你分享。到最後,你可以賺到很多錢。如果一個人跟你一接觸的時候,你就想,這個人口袋有很多錢,我們明天怎麼樣把他的錢弄到我口袋裏,然後怎麼樣把他甩開,他投資的那些項目全部變成我的。這樣的想法,注定最終是得不到好結果的。

  我們要培養起自己深厚的德行,有了這個德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非常順利;當然,這裏面要講究智慧,你沒有智慧的時候就會幫惡人做了壞事還以爲在積德,比如拿錢幫他買刀殺人。所以佛教裏面講,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兩個翅膀,你有慈悲就能培養深厚的德行,如果有智慧就能引導這個方向走得更正確,更長遠,更正確。

  佛教講布施,布施分成財施、法施、無畏施。財就是拿物質的東西幫助別人,讓人家暫時脫離困境,就像大家給汶川大地震捐款一樣,這叫財施;法施就像汶川大地震裏面心理輔導一樣,人碰到思想問題想不開的時候,你用語言、方法、技術幫他走出困境,這叫法施。佛教裏面講法施比財施功德更大。《金剛經》裏面說法布施,就是你用叁千大千世界等同的金銀去布施,做很多的善事,都沒有它的功德大。比如說你幫人家從痛苦的人生裏面解脫出來,讓他得到一種更寬廣的人生境界的時候,你就需要給予他精神的引導。與此同時,在你自己的心田裏面也會種下善的種子,這個種子早晚都會發芽。

  並不是捐錢才是布施,實際上當你把你的各種各樣的身體狀態,轉換成清淨自在的時候,時時刻刻連走路都能影響別人,連你一個善良的微笑和慈和的眼神都能給別人一種布施。所以,布施無處不在,只要心念轉變成慈悲的心念,你身上時刻都體現布施。

  

《禅與現代生活》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