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与现代生活▪P2

  ..续本文上一页的念头的结果。今天动什么念头,就会影响到未来人生的状态。

  有一本书叫做《水知道答案》。连水都知道,你对它说坏话,它的结晶体就非常难看;你说好话,它就变成非常好的结晶体,连水都有这样的感知,何况我们人呢!你跟别人沟通交往,起的念头不正,不是全身心真诚地跟他交流的时候,人家都会感知到。如果我在这里跟大家卖弄学问,夸夸其谈,你们会感觉到所讲的东西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想听他;如果我真正发自内心地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学佛的心得体会,大家就能收到这样的信号。每次我上台演讲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我能帮助他们什么,我有什么东西可以奉献出来,只有这样想,这台演讲我才会全力以赴去做,而听众也一定能够收到这样的信号。

  我们的人生没有转播,都是直播;直播就要求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先告诉自己,我动什么念头,你动歪念人家都会感觉得到,你动正念人家也能接收得到。人生里面,畜生、饿鬼、地狱是你自己的选择,天、人、佛道也是自己的选择,不能怪父母、老师,更不能怪上司,也不能怪社会。这是佛教一心即有六道的概念,我们人生的好坏就决定于我们起什么样的念头。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护住我们的心。念头转变了,我们的人生就会跟原来有一个天壤之别。

  你们知道佛教里面菩萨是什么概念吗?菩萨不会规定你今天不能出门,今天不能喝水,今天不能走路,今天不能大笑,今天不能什么。它没有制止这些东西,而是治念头。佛教里面,菩萨是因,佛是果。要想成佛就要修菩萨戒,修菩萨戒就是戒需要戒的是念头。我们如果想未来的人生都很好,就要时刻把正的念头护住,善的念头护住,不让自己起邪念。刚才讲一心产生六道,这个六道有因和果,动坏的念头就会结出恶的果实,而善的念头就会结出美的种子

  这里讲一个故事。有三个泥水匠在建一座房子,三个人同样的工种同样的做法。然后有一个记者去访问他们,问第一个人:师傅你在做什么?“哎呀!没办法呀,生活所迫,妻子要养,孩子要读书,只好在烈日下砌墙。”第一个是被迫的。第二个说:“我在建一个大厦,建起来也有一份功劳很快乐!”第三个说:“我在建一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大厦建起来就会衬托这个城市更漂亮。”二十年之后,第一个人还在某个工地上砌墙,还是抱着不得已的心态接受烈日的煎熬;第二个人已经成为高级工程师,在那里指挥建造大厦;第三个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市长。同样一份工作,你以不同的心态接受,最后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觉得是天方夜谭,并不是我在调侃你们。从当下开始,你的信念、你的格局、你看待问题的方法都要改变,你不改变永远都是这个状态。我们说,你的心愿有多大,你的眼光有多远,你的未来就会有多大的成就。如果说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做事情的方法、自己未来的人生会想要改变,那即使你是一个洗厕所的人也会洗得非常出色。

  孔子也讲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正念,然后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念头不正的时候,你的福报很薄,念头很正的时候,福报就会不断加厚,我们叫“厚德载物”。特别是对刚刚走入社会的人来讲,你选择的职业、所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利于这个社会,有利于地球的发展,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样的话,你的事业一定会越做越好;相反,如果你总想投机倒把,总想坑害别人,总想得到眼前利益,最后的结果就像你起的念头一样,石头扔到天上去,最后掉下来砸到你自己头上,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而是你自己送给自己的。很多人说那是上天惩罚我,我要说,不是上天,是你自己种下的这个邪念,所以后面就产生了恶报,也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也。

  四、慈悲的力量

  后面讲第四个问题,叫做慈悲。慈是什么?慈是给予、是快乐;悲就是拔除其苦,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寺院里面供的佛像香火最旺的是什么?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和尊敬呢?因为她是慈悲的象征。为什么寺院里面罗汉的面目没有菩萨好看?因为菩萨有大爱,他的存在都是为众生而存在,以利众生为他的人生目标、导向;而罗汉是追求自身得解脱为根本。

  佛教讲宇宙间的一切众生时刻处于众苦煎熬的环境里面。生、老、病、死跟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阴炽盛苦合起来称为“八苦”。我有一个朋友,查出癌症时没注意,还是乱吃乱喝,当生命剩下最后一个礼拜时,我去看他。原来长得英武雄壮、非常英俊的一个男士,最后脸色发黑黄,脸上所有皮肤都跟骨头粘在一起,躺在床上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五脏六腑像被千刀万剐一样难受,苦到最后已经没办法用语言、表情来表达了。我觉得这样一种状态太可怕了,当时我回来就想,我要做很多的善事,培植深厚的福报,到时候我要死的话可以死得快一点,不要受这种痛苦。真的,去看看这些病危的人,会感觉我们人生很无常,现在我们长得四肢发达,身体健全,好像没有什么病痛,但这些东西随时都会降临到我们身上,如果不修福报,身上没有什么德行,那种恶报就会如影随形降临到我们的身上。

  佛教里面讲,我们每个人要修福,修福好比是我们在银行里面存很多钱,这样就不用担心明年的生活有问题。刚才我讲了正念,讲了因果,我们每个念头起的是正面的时候,我帮助的人会更多,所有人都会用仁爱、慈祥、包容、尊敬来反馈到我身上。

  2007年,我手上只有30万现金,但是我要建造1700万的工程。我叫包工头开始动工的时候,自己都不敢想象,后面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怎么完成,但奇迹一年就完成了,当时我自己都大吃一惊,怎么能够完成这么快?说实话,我当初没有想到怎样筹集资金,但我当时有一个信念,我要通过这个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设计一个寺院让每一位现代年轻人都喜欢。当你发现你这样去做的时候,所有的善缘全部聚拢到你身边,你所有的想法都能完成,这就是理想的结果。不要认为这是很玄妙的东西,和物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跟身边的人讲诚信,讲包容,讲真、善、美的时候,他们都愿意跟你在一起,愿意跟你合作,愿意把最好的项目跟你分享。到最后,你可以赚到很多钱。如果一个人跟你一接触的时候,你就想,这个人口袋有很多钱,我们明天怎么样把他的钱弄到我口袋里,然后怎么样把他甩开,他投资的那些项目全部变成我的。这样的想法,注定最终是得不到好结果的。

  我们要培养起自己深厚的德行,有了这个德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顺利;当然,这里面要讲究智慧,你没有智慧的时候就会帮恶人做了坏事还以为在积德,比如拿钱帮他买刀杀人。所以佛教里面讲,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两个翅膀,你有慈悲就能培养深厚的德行,如果有智慧就能引导这个方向走得更正确,更长远,更正确。

  佛教讲布施,布施分成财施、法施、无畏施。财就是拿物质的东西帮助别人,让人家暂时脱离困境,就像大家给汶川大地震捐款一样,这叫财施;法施就像汶川大地震里面心理辅导一样,人碰到思想问题想不开的时候,你用语言、方法、技术帮他走出困境,这叫法施。佛教里面讲法施比财施功德更大。《金刚经》里面说法布施,就是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等同的金银去布施,做很多的善事,都没有它的功德大。比如说你帮人家从痛苦的人生里面解脱出来,让他得到一种更宽广的人生境界的时候,你就需要给予他精神的引导。与此同时,在你自己的心田里面也会种下善的种子,这个种子早晚都会发芽。

  并不是捐钱才是布施,实际上当你把你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状态,转换成清净自在的时候,时时刻刻连走路都能影响别人,连你一个善良的微笑和慈和的眼神都能给别人一种布施。所以,布施无处不在,只要心念转变成慈悲的心念,你身上时刻都体现布施。

  

《禅与现代生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