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問題要解決它會有幾種方案?一二叁列出來。假設A是好的,B是壞的,當你選擇一的時候,你發現一裏面有A和B,二裏面也有A和B,叁裏面也有A和B。你從這裏面再不斷分下去,推理下去,推理到六七步,不要太多,發現一會産生什麼樣的結局,二産生什麼樣的結局,叁産生什麼樣的結局。這時你就知道你應該要什麼了,這是我經常思考問題的一種方式。你不要看眼前好像是一很好,二不好,叁一般,因爲這個世間任何東西都是陰陽兩面,好壞摻雜在一起的。再好的東西也有負面,再不好的東西也有好的一面。
以前有人到我們寺院裏面來燒香,在前面車跟人家碰撞了,人家摩托車突然間從對面拐進來,對方還站起來就罵他。他因爲來燒香,心境就比較平和,然後就問他這該怎麼解決呢?你想怎麼解決,我就依照你怎麼解決。當他心平氣和,很樂意,明明知道對方有問題,他還完全去接納對方的時候,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就很容易。是啊,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其實我們有很多理由可以讓自己心平氣和。通過這次車禍,我可以訓練我自己,當人家無理地罵我的時候,我的心該如何安住,人家騎摩托車,可能正趕著要上班,肯定心裏很著急,有一些怒火也很正常;我開車,我的生活應該比他好,我何必要跟他斤斤計較。平常每到天災人禍的時候,我也要給國家捐款,現在就當看到人家生活不如意,拿一點錢捐給他好了;甚至我跟這個人從來不認識,也許正是因爲這次車禍讓我們相識。
如果能這樣想的話,展現在你眼前的就是一片晴朗。這是一種什麼心境?實際上我們生活當中碰到的很多很多問題,就是因爲我們思考出問題,我們思考的角度、位置、方式,讓我們陷入到某一個局限裏面走不出來。一個正方體的物品,它都有前後左右上下,從每一個角度都不一樣。爲什麼我們碰到問題,我們的思維方式總是從單獨一個面去思考,而不能從前後左右上下去思考呢?單方面地思考問題,就會受到很多局限,就會不全面。我們不會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從這件事情發生的具體情況去思考,從社會角度去思考。
某一些曆史事件,像秦桧爲什麼會把嶽飛害死?如果從當時的這個曆史狀態去考慮的時候,發現秦桧害嶽飛是很有道理的,當然一般人來講很難理解這種狀態。你從曆史好好去解讀當時那種社會、當時秦桧所處的位置。實際上秦桧害嶽飛是趙國所造成的,因爲嶽飛總想把原來的皇帝接回來,如果原來的皇帝接回來那趙國皇帝就沒位置坐了,他當然不願意讓他回來,然後就讓他的宰相秦桧去害嶽飛。從秦桧的角度來講,皇帝有什麼吩咐那他肯定要去的。我們到嶽飛廟的時候,看到秦桧被人家弄個圖像跪在那裏,我覺得秦桧是個莫大的冤枉。當然了,他也有他的可恨之處,但你仔細從曆史的角度去分析,就不一定是那麼回事。真的,很多很多問題我們不能從單純的角度去思考。
我們生活當中就是這樣,你從這面看發現它很有問題,如果從後面看可能就發現它很好。可能一個人在我們面前,從十個方面看,十個方面他都不是人,但爲什麼他的家裏人那麼喜歡,他的父母那麼愛他,他的朋友那麼喜歡跟他在一起?實際上說明他的身上也有很多人家所能接受的地方。
所以作爲一個有智慧的人,你一定要擺脫那種局限,讓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和格局去看待問題。我們經常講,如果你在這樣的一個程度去看,就會發現很多不同的現象,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少年,漂亮和醜陋,牆壁和地板;你如果站在屋頂上一看,這些在你面前好像都沒有什麼區別;在飛機上看,這個城市一大片都是房子,山有很多樹木,海很開闊,你就發現原來糾結你的問題都成爲生活當中的一個點。所以思維的角度、格局、高度,決定著我們對問題的解讀。
我經常讓他們去看立體中的宇宙。在外太空看這個地球,就像飄浮在空中的一粒灰塵;更遠去看,太陽系、銀河系基本上都消失掉了。在無限的星空當中,有各種各樣的星系。所以《華嚴經》裏面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站在外太空看我們的地球就是一粒灰塵;在我們的地球裏面,我們隨隨便便看到的一粒灰塵,要是把它放大到地球那麼大,那個灰塵裏面也有無量個世界,有無量個生物用它自己的方式在裏面存在著。也許我們的生命是這樣的一個運行體,其他的生命又是另外一種運行體,不一樣而已,但你能說它的生命就不是生命嗎?不是的。
阿彌陀佛講,從我們這裏到阿彌陀佛的世界要經過十萬億個佛的國土。十萬億,我們感覺是多麼遠的地理距離,但說不定我從這裏跨一步到這裏就是阿彌陀佛的世界了。也可能在一粒灰塵裏面有無量個世界,裏面就有阿彌陀佛的國土。你可以做很多假設。當我們從更大的格局去看待自己,你就發現人活著真的很簡單、很渺小,不要自以爲是。你把這個角度,把這種狀態稍微換一下去思考的時候,真的,人活著都是一個過程。你快樂也是一個過程,你痛苦也是一個過程,你富可敵國也是一個過程,你名蓋世界還是一個過程,你現在當上總統也是個過程,你一生當中在那裏掃地,默默無聞被別人所看不起,還是個過程。你用這樣的一種思考好好在自己身上去想一想。經常在講這些話的時候,我自己也不斷地在思考。
今天的課就到這裏結束吧,謝謝大家!
2010/12/4 講于香海禅寺第39期《感恩禅》
香海慧雲整理
《思維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