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摩阿梵等
摩頂。佛用手撫摩弟子之頂。通常佛不是爲了付囑大法而撫摩弟子之頂,就是爲了授記而撫摩弟子之頂。
摩頂授記。摩頂是佛用手撫摩弟子之頂,授記是授將來成佛的預記。
摩诃。譯義爲大、多勝。
摩诃衍。摩诃衍那的簡稱,華譯爲大乘。
摩诃薩。摩诃薩垛的簡稱。
摩诃薩埵。華譯爲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大心願的衆生,亦即大菩薩。
摩诃摩耶。即摩耶夫人,她是淨飯王的夫人,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
摩诃迦葉。摩诃迦葉波的簡稱,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頭陀第一著稱。
摩诃目犍連。簡稱目犍連,或目連,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稱。
摩诃般若。華譯爲大智慧,即佛照了諸法實相的智慧。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華譯爲大智慧度,意謂乘此大智慧則能由生死的苦海渡到涅槃的彼岸。
摩诃般涅槃那。華譯爲大滅度,或大圓寂入。
阿。共有七種解義,即菩提心、法門、無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含。小乘經的總名,譯爲法歸,是萬法歸趣於此而無漏之義。又譯無比法。分四部:增一阿含、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
阿含時。佛成道之後,十二年間在鹿野苑宣講阿含經的時期。
阿那律。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稱。
阿那含。聲聞乘四果中第叁果,華譯爲不還,或是不來,是斷盡欲界煩惱的聖人的通稱。凡是修到此果位的聖人。未來當生於色界、無色界,不再來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還。
阿羅漢。聲聞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叁義:一殺賊,殺盡煩惱之賊;二無生,解脫生死不受後有;叁應供,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
阿蘭若。華譯爲寂靜處,是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總稱。
阿蘭若處。華譯爲遠離處,或空閑處,即遠離熱鬧的空閑處。
阿僧祗。華譯爲無央數,是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意思。
阿僧祗劫。華譯爲無央數劫。劫是計算時代的名稱。
阿鼻。華譯爲無間,即無間地獄。
阿鼻地獄。又名無間地獄,即是受苦無間斷的地獄,也是造極重罪的人死後所墮落之處。
阿難陀。華譯慶喜,爲白飯王之子,提婆達多之弟,佛之從弟,生於佛成道之夜,後隨佛出家,持佛二十五年,是佛十大弟子中爲佛執事弟子,以多聞第一著稱。
阿鞞跋致。華譯爲不退轉,是菩薩階位名,要經過一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到達此位。
阿彌陀佛。譯義爲無量光,或無量壽,故亦稱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也稱甘露。
阿彌陀佛叁尊。中尊爲阿彌陀佛,左侍觀音菩薩,右待大勢至菩薩。
阿耨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簡稱。爲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
梵。清淨的意思。
梵心。修梵行的心。
梵行。清淨的行爲,也就是斷絕淫欲的行爲。修梵行的人死後可生於梵天。
梵志。志求生於梵天的人。
梵典。佛教的經典。
梵服。袈娑的別名。
梵界。梵天的世界,亦即色界之初禅天。
梵福。大梵天的福德。
梵衆。修習梵行的大衆,即僧侶。
梵衆天。色界初禅天的天人,分叁等,下等的天人叫做梵衆天。
梵釋。梵天與帝釋天。總稱色界諸天爲梵天;欲界忉利天之天主叫帝釋。
梵網戒。梵網經所說的十重戒和四十八輕戒,乃是菩薩戒的戒律。
等心。平等心,視一切衆生怨親平等,對諸法平等修行的心。
等至。定的別名,身心平等安祥叫做等,以定力才能到達此種等的境界,所以叫做等至。
等持。定的別名,梵語叁摩地,華譯爲等持,即心安住於一境而平等維持之義。
等慈。平等的慈悲。
等觀。平等觀念一切事理。
等覺。佛的別名,等是平等,覺是覺悟,諸佛的覺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覺。在大乘五十二階位中,第五十一位即等覺,即十地位滿,將證佛果之中間階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名等覺,又名一生補處,或金剛心菩薩。
等妙。等覺與妙覺,大乘五十二階位中,第五十二位即妙覺,(亦即佛果,等覺猶如十四的月亮,妙覺猶如十五的月亮。
等妙覺王。佛的尊稱。等是等覺,是顯因圓,妙是妙覺,是顯果滿,因圓果滿,故稱等妙覺王。
等無間緣。等無間緣是前念與後念,必須次第相續而起,體用齊等,而無間斷,叫做等無間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