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師——《人物》雜志采訪
一行禅師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人士之一,他通曉越、英、法及中文,著作達100多種,代表作有《與生命相約》、《愛的正念》、《蘋果禅》等。
一行禅師1926年出生于越南中部,16歲出家,23歲受具足戒。1962年,他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比較宗教,越戰期間返鄉從事和平運動。後旅居法國,長期從事難民救援工作,畢生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1967年,他被美國民權領袖馬丁
路德
金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2012年12月末,遠在法國的一行禅師接受了《人物》雜志的專訪,與中國的讀者們交流他所理解的正念生活之道。
問:佛教常說“放下”?什麼是“放下”?怎麼才放下?
答:可能你們很多人沒聽過“放牛”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和弟子在森林裏修習,他們在用午飯,一位農夫匆匆走過,見到佛陀便問:“請問你們有沒有見到我的牛?”佛陀問:“甚麼牛?”“我所有的牛之中有六只,早上跑掉了。我種植的叁畝芝麻,今年又全給昆蟲吃掉。我失去了我所有的東西。”佛陀回答:“親愛的朋友,我沒有見到你的牛,或許你到另一邊找吧!”農夫離開後,佛陀微笑對衆比丘說:“親愛的比丘,你們是多麼幸福,你們沒有牛可以失去。”
有時候,我們擁有很多,也渴望得到更多,以爲這些東西對自己很重要,以爲沒有這些東西就不可能幸福。但當我們深入觀察,可能會發現它們其實是幸福的障礙。我們心中這些幸福的條件——名譽、地位、財富、學位……推著我們不斷奔跑,以爲幸福只在未來。然而,事實上我們錯過了幸福的機會,因爲我們無法注意到此刻已經擁有的幸福。我們忙碌地追求一個又一個目標,再沒有時間留給自己,留給家人,留給我們所愛的人。即使是早上吃早餐時,我們也拿著報紙,擋住了親人的臉。我們失去了和家人溝通的能力,造成隔膜與疏離。
在一次禅修營中,我叫參加者把自己的“牛”寫下來,然後深入觀察,看看它們是否真的重要,是否真的能爲我們帶來幸福。若然不是,就要把“牛”釋放。我們常覺得這樣才會幸福,那樣才會幸福,然後執著于這些觀念。這些觀念就是我們的“牛”。如果你懂得放下,把“牛”釋放,幸福就可能出現。
問:佛教中常常提到“正念”。什麼是“正念”?
答:正念,即是對當下的覺知和覺醒,修習每時每刻都深刻地接觸生命。專注于當下身心的變化時,我們能照顧身心。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當下有恐懼和憤怒等負面情緒,我們能及時將這些不善的情緒轉化。
最基本的正念練習,是活在當下,將身心帶到當下。做任何事都可以帶著正念,如喝茶時可以保持正念,也就是茶禅。當用餐時,可以覺知吃飯時臉部和嘴部肌肉的動作,這就是食禅。當走路的時候,將心放在當下每一步,這就是行禅。當心專注在當下,自然會發展出定力。當我們有了定力、專注力,就能生起觀照力,能夠更深刻體會生命的每一刻,對每一件事會有深入的認識,因而培養到洞察與智慧。智慧幫助我們了解是甚麼帶給我們幸福,又是甚麼讓我們痛苦。知道了幸福的因,就可以培養能夠讓我們幸福的因,令自己更幸福;知道了讓我們痛苦恐懼絕望的根源,就可以去除痛苦恐懼的元素,避免産生痛苦。
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保持正念?
答:試試把左手握緊拳頭,這代表緊張的身體狀態。而我們的右手是張開放松的,這代表正念的能量。右手代表的正念能量可以覺察到左手的緊張,右手代表的正念能量可以包容左手的緊張。其實,正念的能量可以穿透左手的緊張,幫助釋放左手的緊張,就像含苞待放的蓮花,在早上還沒有開放。當太陽升起時,溫暖的陽光照射在蓮花上,它可以穿透、滲透蓮花。當蓮花受到陽光的照射,它會慢慢開放。
如果我們持續練習,正念呼吸就會像太陽的光一樣,能夠包容、滲透我們的身體,這個練習同樣可以用來釋放心的緊張和負面情緒,如憤怒、焦慮和恐懼等。
如果外面有刺激令我們的心不舒服,而我們讓這種刺激和負面情緒慢慢增長,這些情緒會一發不可收拾。但當我們學習正念呼吸,覺察到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就馬上可以用觀呼吸法化解這些負面情緒。吸氣的時候,我們覺察憤怒的情緒,不再讓它增長。呼氣的時候,我們溫柔地接受和包容這種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持續練習幾分鍾,我們可能發現,憤怒或者不安的情緒會減弱或得到釋放。
問:正念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答:假如我們對抗憂慮和恐懼,我們的內心就變成戰場,佛家不贊成這樣的對抗。正念覺察是我們的一部分,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正念的力量幫助我們包容其他情緒,就像大哥哥幫助他的弟弟一樣,,這就是無瞋的修習。愛和恨都是我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不懂得處理愛,可能它會轉化成恨。如果我們懂得對待和處理瞋恨心,它可能會轉化成愛。
如果我們知道正念這個概念而不修習,我們的心力會很弱。所以我們要修習正念呼吸、行禅,甚至吃飯和開車的時候都要保持正念。我們灌溉花園的花朵和灌溉菜園的農作物時,如果能全神貫注,用心灌溉的話,我們的心是覺醒的,不會雜亂。又如駕車的時候,我們不會想過去和未來,而是一心一意地開車。又如煮食的時候,我們專注在當下,用愛心專心一致准備美食給親友享用。又如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如果心沒有思前想後,只是專注地走路,我們會很享受這個過程,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奇妙。
問:什麼樣的修習可以幫助我們遠離人際交往中的糾葛?
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我們有這樣的一個練習,如果我們在24小時內,還不知道爲什麼對方令自己如此生氣,或者是不能平息憤怒,我們會告訴對方。我們不想把未能處理的憤怒埋藏在自己心裏,我們要有建設性地告訴對方。
我們用叁句話通知對方。第一句話是:“親愛的,我很不開心,我想告訴你,我希望你知道。請幫助我明白,爲什麼我會這樣生氣。”你告訴對方你的心情,意思包含著你不明白爲什麼他對你說這樣的話,或者做這樣的事。
第二句話是:“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明白,去平息我的憤怒。”意思是你已經盡力修習,用正念呼吸去淨化,去平息憤怒;另外一個意思是,你用這樣的練習嘗試平息憤怒,但未能成功將憤怒平息下來。
第叁句話是:“請你幫助我。”意思是說,如果對方不幫你解說一下,你可能不能平息對他産生的憤怒,你請他幫助。如果你心情平靜,可以直接將這叁句話告訴對方。但是你不肯定自己的情緒是否夠穩定的話,你可以將這叁句話寫下來放在他的桌子上,或者可以傳個電郵給他。
問:說這叁句話所能夠起到的效果是?
答:對方收到這叁句話, 第一句話令對方知道你很痛苦, 對方聽到這句話會反省一下,自己講過什麼,做過什麼讓你痛苦了。當對方看到第二句話,知道你已經用正念呼吸和行禅等方法嘗試平息憤怒,這個人會對你産生尊敬的心,知道你很精進地修習,也希望能夠幫助你修習,所以第二句話是邀請對方一起用正念反思。第叁句話請求對方幫忙,對方會明白,馬上給予幫助,減輕你的痛苦。有很多歐美的人將這叁句話寫在信用卡大小的紙張上,放在錢包裏。當他們生氣的時候,他們會拿出來看一看,提醒自己應該怎樣做,同時避免做些什麼事,這個方法幫助了很多人。
這叁句話之中,最難說的是第叁句話,如果一般人對你講這句話,請求你幫忙,你可能沒有很大的感覺。但你現在要面對一個傷害你的人講這樣的話,或者將這句話寫出來。當我們受傷害,我們的自尊心也受到傷害,我們的內心會阻止我們向對方求助。所以,如果我們提起勇氣,向對方說出第叁句話求助,我們已經把很多壓力和緊張釋放出來了。 我將這個方法告訴很多人,很多人試過後覺得很有幫助,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