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五課(十一)涅槃之因果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五課(十一)涅槃之因果 

  【彼之因,從異生凡夫地趨往解脫菩提果之道,稱爲道谛。其道之本體,即叁學之根本無漏無分別慧,輔以信心、精進、正念、等持、戒律等,稱爲道谛之眷屬。】

  滅谛之因是道谛。所謂道谛,就是令不同根機的凡夫消盡煩惱成辦解脫的一系列方便。道的本體是戒定慧叁學之根本,無漏無分別慧。道谛的助伴,是信心、精進、正念、等持、戒律等。

  我們以前說過,在執受根本的基礎上,還要配同一些輔助。比如信心,是成辦解脫之唯一條件;精進,是修行見解增上的前提;正念,是斷除昏沈、掉舉以及一切魔障的利劍;等持爲禅定,是迅速消盡煩惱、成辦解脫的方便;戒律,能防止自己的內心被惡業束縛,故是解脫之根本。

  很多修行者說,這段時間煩惱非常沈重,或者這段時間境界非常好等等。要記住,這些都是世間空行母考驗修法者的一種覺受,若能把握機會,闖過這一關,就是迅速成辦解脫的時機。即便當時煩惱有多麼沈重,感覺有多麼不好,決不能讓煩惱打破自己。如果做不到如理如法地調伏,就叫做執著,你已經融入世間空行母,這種覺受也就成爲違緣和障礙。若能按照正常的方式去對治,當這種現象完全融入自己的時候,就叫空行母融入自己,也就是悉地。我們可能天天都在盼望著迅速成辦解脫的機會,這就是唯一的機會。當煩惱非常沈重,或者前面一段時間很好,這段時間很不好的時候,就是迅速成辦解脫的機會。但是很多人這時候會著魔,原因是什麼呢?自己被空行母束縛。現前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就應該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更加精進而不能再去執著。如果時時想著:“哎喲!煩惱太重,我是不是這兩天破戒了?”或者“我這兩天是不是見到破戒的人,導致修行不增上?”絕不能這麼執著。這時應披上導師傳講的深奧教義之铠甲,如理修行,相信可以迅速成辦解脫。

  【此二者即涅槃之因果】

  以叁學之根本無漏無分別慧爲本,輔以信心、精進、正念、等持、戒律等,成辦菩提果,是涅槃之因果。這裏從總體的角度中講解涅槃的因果。

  【若能認識此善惡之業即是輪涅之因,則順法性真如而行,即能無礙成辦如所有智、盡所有智,此唯如來鑒知,從而攝受所化衆生獲得解脫,彼爲善逝如來之說矣!】

  若能認識善惡之業即是輪涅之因,順法性真如而行持,則能無礙成辦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這兩種智慧是成熟果實時要具備的。

  如所有智就是我們通常講解的執受本體,盡所有智是自性明了。從總的角度來說,如所有智是當時的見地,盡所有智是神通神變,也就是當時的智慧。以前華智仁波切曾經說過:“如今自認爲已證悟見解者比比皆是,但是若要讓他講解一些佛教的理論,就什麼都不懂。這說明他已經有“如所有智”,但還沒有“盡所有智”。即便世上有這樣的聖者,也並非佛教所謂的聖者。”言下之意,當然是說這種見解不是開悟。那什麼是開悟呢?兩種智慧同時具備。

  我平常在聽一些導師講法磁帶的時候,聽到很多堪布導師們也是這麼講解,一切要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即便是見道,也要具備兩種智慧。我們先不講解最了義的兩種智慧,相對來說,由于見解越來越增上、越來越清淨穩定的緣故,在座弟子們的兩種智慧也在時時增上,對理論越來越通達,這充分說明雖然你的見解還不了義,但正在往了義方面發展。如果對修行等很多理趣都不懂,單純講解自己的禅定有多麼殊勝,這就充分說明,你的見解一點都不了義。

  很多弟子有這樣的經驗。比如在導師面前沒有學過很多理論,即便看過一些密法的書,也沒有得到細致的傳承和解釋。第一次閱讀時,可能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遵照導師的教言修了一段時間後,第二次再翻閱,好像就已經懂了很多。再修一段時間,對這部教言似乎就沒什麼不懂的地方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修所生慧,說明你的修行方向一點都沒有錯。要記住,圓滿期間要具備兩種智慧,沒有圓滿時只要是正道,也必須具備兩方面的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